神话时代(20)

杨魁

人气 6

“是”有“什么都是”,是“什么都是”之嫌,很难避免同义反复的指责,如本文讲的“真、善、忍是绝对真理”等等。但如果说“真、善、忍之统一一切——绝对真理”便光明透彻得多,“之”可表“是”不可及之意,如:

茶之源 茶之具 茶之造 茶之器 茶之煮 茶之饮 茶之事 茶之出 茶之略 茶之图(摘自《茶经》,[唐朝]陆羽/着,工人出版社,2003.10)

“之”既能表示出以“之”之前的“什么”及“之”之后的“什么”分别为观察者、思考者的不同层次之不同,又能共同(同时)表示出二者(所涉及者,当然不一定只是二者)相对于观察者、思考者之关系及相同本源,统一“一”与“多”。
绝妙之处在于如果要定义“之的说法”为同义反复的说法自身已成同义反复。古语言比现代白话文要高明得多得多得多,甚至连“之”与标点符号都省了。
要想理解一篇文章就要看一篇文章的主体、核心,要超越一篇文章就要看其问题。
关于我们处于地球的凸面还是凹面的问题竟也有争论,可详见《地球空洞之迷》([英]麦克里兰/着,程云琦,徐曙蕾/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
那么没有绝对空间我们就“位”于宇宙的最中心,凸面与凹面都是在空间中显形,或说凸面与凹面是相对于绝对空间的认识,凸面与凹面很可能是一回事,继续思考下去可能会发现我们“位”于非常奇怪的“地方”。严格来说我们是不是地球人还不一定。
应该有没有生命的什么东西,不过这东西不可能是物质,并且不可以被思考。这就有个疑问,生命是怎么接触得到意识得到非生命的呢?这可能要涉及更高层的认识了。这个世界的确是迷一样的世界。

背谬淫妇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谬论有3个核心。
1,一切都在变化

他拒经这样的观念,即存在不变的永久的实在结构或“永恒的真实性”。相反地,他认为任何事物都处于辩证的变化过程之中。他认为,自然界“从最小的事物到最大的事物,从一粒沙子到太阳……到人,都处于……一个永不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摘自《西方哲学史》斯通普夫/着,第546页)。

再说一遍,如果一切都在变化,那么一切知识、理论、认识等就都不成立,那么一切都在变化无论和为知识、理论、认识等就不可能成立,马克思主义自身背谬绝不可能成立。
而且从一切都在变化中怎么可能得出普遍规律呢?怎么找出一切皆变的规律呢?

2,对历史的唯物主义诠释

我们说过,马克思并不是在主张“物质利益是一个理想”的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者(伦理学物质主义)。他也不是在主张“存在着的万物都由物质粒子所构成并且遵循力学规律”意义上的唯物主义(机械论的、原子论的唯物主义)。
当马克思称为一位唯物主义者的时候,这首先是在以下意义上所说的:“经济因素是历史过程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
对马克思来说,具有根本意义的是经济,而不是精神。我们的思想是经济一物质条件的反映。
根据这种极端形式的诠释,历史唯物主义成了经济决定论。(摘自《西方哲学史》第435-437页,[挪]G•希尔贝克,N•伊耶/着,童世骏、郁振华、刘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1)。

这里的经济主导就是物质主导,这正透彻的揭示出马克思主义谬论就是以非人格化的唯物的虑幻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邪恶结果。

最后,马克思认为他是作为一名科学家进行他的分析的,他把他的思想限制在客观实在,并从客观实在抽象出运动规律。(摘自《西方哲学史》斯通普夫等/着,第558页)。@*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神话时代(10)
神话时代(10) 人气 1
神话时代(11)
神话时代(11) 人气 2
神话时代(12)
神话时代(12) 人气 2
神话时代(13)
神话时代(13) 人气 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