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星斗下人间——彝族火把节

林妍 整理

人气 5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夜幕降临之际,四川、云南彝族居住地的天空,被无数的火把映得红红的,彝族山寨的男女老少举着火把,载歌载舞,庆祝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色彩斑斓的服饰在火光的映射下,更显鲜艳夺目,山寨一片欢腾。
  
火在彝族人心中,是追求光明的象征。彝族的火把节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因这一天,北斗星斗柄上指,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故相当于彝历的新年,火把节的庆祝活动历时三天。

不同地区的彜族人过火把节有不同的含义,云南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则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除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人们举小火把围着熊熊燃烧的大火堆(getty images)


  
祭神祭田、祈年丰收、送祟除邪是火把节的主要民俗习俗,节日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若干火把,村民们在村寨的宽阔地带上,竖立一根高约10~20米的青松,四周堆放易燃柴草,形成一个宝塔形大火把,作为村中火把节的聚集地。这一天,在外地的旅人都得赶回家,祭祖后吃团圆饭。凉山彝族人在饭后,一家之主点燃用干苦蒿杆扎成的火把,从屋里的上方照亮每一个角落,然后是牛圈、羊圈,希望烧去一切不祥之物,阖家平安,六畜兴旺。

丰盛的食物(getty images)


  
夜幕完全降临之后,村民们出门点燃火把,涌向聚集地,将宝塔形大火把点燃,一时火光冲天,大家欢声四起,人们各举小火把围着熊熊燃烧的大火炬,载歌载舞,有巍山的“打歌”,弥勒、宜良的“阿细跳月”,楚雄的“打跳”,路南的“大三弦”,红河的“罗作舞”,凉山的“朵洛荷”等等,舞姿热情奔放,大家尽情玩乐,直到天边吐鱼肚白,雄鸡唱晓。此外,有的地区,人们还要各自举着火把到自家田中,照亮田边地角,祈祝驱除田中虫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摔跤比赛(getty images)

传统舞蹈(getty images)

  
相传,古时彝族有个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村民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村寨和庄稼。所以在火把节期间,还要通过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复演传说中的故事,表示对英雄的纪念。此外,有些地区的姑娘们还会穿上绚丽的传统服装,参加选美比赛,据说这项习俗可追溯到唐代。

彜族姑娘身穿传统服饰参加选美(getty images)

彜族姑娘身穿传统服饰参加选美(getty images)

  
少男少女们也趁着火把节传达自己的情意,姑娘们穿着自己缝制的衣裳,以展示灵巧的手艺,小伙子在种种比赛和表演中努力进取,以博得姑娘们的芳心。按照习俗,如果在这时找到意属的心上人,小伙子可以抢夺姑娘身上的信物,作为订情之物。此情此景,熊熊火光映衬着绵绵情意,无不令人陶醉。
  
火把节可以说是彝族的狂欢之夜,面对如此盛况,明代文人杨升庵赞道:“云披红日恰含山,烈炬参差竟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话说京城:鲁班锔白塔
话说京城:“北方的水乡”什刹海
别具一格的黎族“船形屋”
贵州威宁非法采煤矿火灾十一人死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