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的五福大街

张三

人气 35
标签:

读书时听到罗大佑的“鹿港小镇”,想着去看看妈祖庙后面的那家小杂货店,纵横台湾行走江湖,学友会还没有一起造访一府二鹿三艋舺的鹿港,今年的夏之旅,和学会的同好一起造访鹿港,最主要的就是看古迹,当然也要好好的寻找鹿港小吃,在听着“嘉庆君游台湾”的歌声中,想像着“鹿港蛛螺是名产”,夏之旅,我们到了鹿港,这个曾以飞帆著称的小镇,现在是一个有很多蚵仔却没有鹿仔的港口。


今早先到云林麦寮看近日将拆的拱范宫,下午在微风中来到鹿港小镇,先到香客大楼去放行李,门前路上就看到欧巴桑在挖蚵仔,所以在鹿港蚵仔一定是新鲜的小吃,下车时看到阿龙师肉包,网路上写着还要排队来买,不过此时没什么人。

我买一个吃看看,我们从和兴派出所开始出发,寻找小镇巷弄间的私房景点,又看到阿振肉包,学会又帮大家每人买了一个,两家的肉包差不多,吃完我觉得随缘就好,不一定要大排长龙的买来吃,这里有瓮墙,算是比较大面积的瓮墙,看来像是一个墙壁上的大算盘,这瓮墙就如算盘般的样式,算计着鹿港的春夏秋冬,我们边吃包子边看小巷风光。


开始有雨,好在沿路都有亭仔脚,细雨中看老街的街屋立面,都是采用日治时期国防色的面砖和洗石子的墙面,那时因为战争的关系,采用近代建筑流行的RC结构来取代红砖,大多的装饰是简单的几何线条,各自表现简单的美感,是日治晚期街屋的代表,今日看来像是,鹿港老街与上次在西螺老街所看到的类似,西螺老街因为没有那么繁荣,所以街道比较没有那么复杂,鹿港开始有点显的人车杂沓了,以前我来鹿港玩有住在旧时的旅社,充满了日式的感觉,一直记在心里。

昭和九年日治时期的市区改正,统一了街屋的面宽,以及使用一致且流行的材质,产生了整体的美感,鹿港现时的市区改正何时开始呢?也许要从统一招牌开始,鹿港是个很好的起始点,走着走着来到丁家大宅,有好几进,中庭放了两顶大花轿,红红喜气洋洋的,明天刚好有迎娶的节目表演,丁家后门可以通到辜振甫老家的民俗文物馆,。


这条鹿港五福大街,整段路的感觉,就是洗石子的灰白浅绿浅黄,和大红讨喜的元素,春联花轿等等,雨仍下着拍照不便,到了元昌行地图上写着“元昌楼井”,这也是我此行来的最大目的最想看的地方,五年前我有进去过一次,最记得的就是因为建筑设计的关系,六月底里面竟然还是很凉,这就让我真正的佩服了,那时没有带相机至今念念不忘,这里有拍过电影,就是李丽华主演的“扬子江风云”,为国为民长江一号的故事,也是以前的十大民宅,门半关着雨还在下着,元昌楼井的木雕,可称为旷世绝作,丰富的三层楼宇透着天光,印象深刻,我把镜头伸进去简单照张相,其他的就留在心底了。

对面就是玉珍斋,鹿港有名的小吃,三角窗的日式建筑,也让他门庭若市,老街就有些旧时的行业,像专门卖渔网的,细细的网线,就打捞出几世纪的人间岁月,已然超出我们的想像,当然金饰店也有很多家,后来走到国宝级灯笼师父的工作室,门口灯笼挂满一堆,整体的意像气氛都笼罩起来,慈眉善目的吴敦厚师父,是摄影师杂志社最喜欢拍摄代表传统的人物。


晚上和会友们出来逛逛,听说老人会馆有南管的演唱,问了路走在黑暗中的巷弄,老人会馆就是以前公会堂,走近时仍然很安静没有听到丝竹之音,当然也就没有南管的演奏,“南管北管都不如钢管”,可能是更多的活动取代了表演节目,老街的夜色是绝美寂静的,这段路以前来是没什么商家的,我又想到大学校园的夜晚,这感觉是深刻美好的,走到尽头老街,看到招牌,原来这里整个是古迹园区,过去就是商店大街了,大伙继续逛街,我一个人再逛回老街,照些夜晚的灯光气氛。


逛回妈祖庙有摄影团体在拍照,都是拿着大炮专业级的相机,我也静静的比划着拍着夜景,,妈祖庙旁边是超商,绿白色的识别体系和妈祖庙非常的不称,妈祖庙后面的那家小杂货店,也许也变成超商了,晚餐没有很饱,很晚了卖咸蛋糕的正在整理,我买来吃看看,店家拿着长刀切一块比划着,我请她切小块一点,秤了一下十五块钱,当然是没有发票的,问她明天早上七点就开始做生意了,我满喜欢这种细腻的互动程序,虽然她没有说“谢谢光临,这是你的发票”。

三山国王庙旁有家卖炸鸡的,十点还有人陆续的骑摩托车来买,依照乡土经验,当然是当地人来买的不是观光客,我拿着炸鸡回到妈祖庙山门前,遵守着酒肉不过山门的原则,吃完再进去拍一下庙门,已经十点多了,此时没有人,可以完整的拍到门神和庙门,鹿港的夜也深了。


今晚要住在妈祖庙的前面,寻找着妈祖庙后面的那家小杂货店,“小镇.古道.老房子”之旅的另一章。

——本文转载自虎茅庄的旅行http://www.wretch.cc/blog/tigergrass@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四章堂.回善寺.贵山公园
东和禅寺古钟楼
清清冷冷的默园
三月春寒的毘庐禅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