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化社会将使经济发展失去优势

标签: ,

【大纪元8月21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二十一日电)中国大陆正迈入一个“未富先老”的社会,一边是“先老”导致的劳动力供给下降,一边是“未富”带来的大量劳动力需求,“中国青年报”今天引据“人口与劳动力绿皮书”指出,老龄化将使中国经济发展失去现有优势。 

在中国大多数农村,随处都能看到墙上刷着这样的标语:“只生一个好!”、“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计划生育,作为厉行三十年的基本国策,已经深入到国人的意识中。中国大陆民众渐渐接受了这样的观念:“人多了不好”。

可是,随着近年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持续下降,学者们把一个新的问题抛到了决策者面前:五十年后,哪来新的年轻人支撑这个国家的快速发展?哪来新的资本养活数以亿计的老年人?而这,正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人口与劳动力绿皮书”最关心的话题。

该书作者蔡窗注意到,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百年人口增长转变之路。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一生中所生育的孩子数)已经迅速从一九七一年的五点四下降到更替水平(平均每位妇女生育两个孩子)以下,一举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国家行列。自一九九八年以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下降,据估算,中国少出生了数亿人口。

不过,随着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另一个问题凸现出来即老龄化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六十五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重超过百分之七,就进入了联合国定义的老龄化社会范畴。根据两千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正式步入“全球老龄化俱乐部”。

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五千至一万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一千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也就是说,计划生育政策在成功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未富先老”的国家。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提高速度不断下降和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提高,构成了中国几十年来和几十年后人口变化的主要特征。

蔡窗与他的合作者王美艳研究发现,在两千年至二零三零年,中国不仅人口整体上趋于老龄化,而且十五至六十四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本身也呈现老龄化的趋势。

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在今后若干年内,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还将继续增加,到二零一三年左右达到最高值百分之七十二点一,随后将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中。从绝对数量看,劳动年龄人口在二零一六年左右达到最高值,为九亿九千七百万人左右,随后逐年下降。

绿皮书指出,其实,中国劳动力短缺不用等到二零二零年或者二零三零年,当下已经显出了苗头。从前年开始,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珠江三角洲就开始闹“民工荒”,接着长江三角洲也传出“缺工”的消息,进而是京津唐、东北老工业基地,甚至江西、湖南等劳动力流出大省,也陆续传来了雇工难的消息。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具有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并且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巨大的中国,是前所未有的。

虽然专家对此种现象的解读各有各的道理,但蔡窗更相信,这是中国经济增长中劳动力要素的供给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已经开始从劳动力“无限供给”转向劳动力“有限剩余”。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劳动力短缺将是必然的。

相关新闻
【命运的迷雾】命运的有无
风水理论和流派
‘黄友辅测字占卜’(1) 测字方法
企业管理问答(八):中国古老的文化比现代企业管理好多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