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6日讯】 陈蕃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他小时候,却很懒散,经常不扫屋子,东西乱放。有一天,父亲的一位朋友前来拜访,看到他家的屋子十分凌乱而陈蕃却不管不顾,就说:“孩子,为什么不把屋子收拾干净来招待宾客?”陈蕃反而说:“我的手主要是用来扫天下的。”父亲的朋友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一听,脸红了,马上打扫房屋,招待客人。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现实中许多人小事不愿意做,大事又做不了,最终一事无成,修炼人更不应该这样了。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是师父让做的,我们都要尽心做好。不能凭着自己的感觉炼功,其实自己的感觉什么也不是。越是不经意的小事往往越能真正暴露出内心的执著。对修炼人来说,发现问题是好事,改了才能提高上来。──转自《明慧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是当时的大儒和著名教育家,后人尊称其为“朱子”。
  • 舜出身卑微,他的父亲是个盲人,名叫瞽叟。他的生母很早就去世了,瞽叟再娶,又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像。像为人傲慢,而且讲究享受。
  • 鲁昭公十三年,孔子帮助鲁国国君与齐国交涉,收复了阳虎作乱时被齐国占去的土地,获得了鲁国国君和大夫季桓子的信任。子路便顺理成章的成为季氏的家臣,辅佐季氏处理政事。
  • 庚寅年秋天,黄建安生了病,到冬天时已经愈加严重了,到十一月底时,已经滴水未进很多天了。当天夜里五鼓时,忽然梦到有一位神人把他传召到一所大殿中,对他说:“你的寿命早就到期限了,只因为你心系百姓疾苦,诚心为百姓减粮,所以一再延长你的寿命。”随即教授了他一句咒语,让他默念多遍。
  • 在地球的东方,生活着我们中国人,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风俗各异,方言口音千差万别,是什么纽带把我们维系在一起,使中国人成为中国人呢?显然不仅仅是地域,更重要的是文化和传统。数千年里,中国人同敬天地,祭奠共同的祖先,使用同样的文字,学习一样的典籍……在西方人的眼里,那里曾经是礼仪之邦。
  • 【大纪元9月12日讯】当人类的道德标准维持在很高的水平时,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方。对于一个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讲,“三尺头上有神灵”,盗窃与行恶形同于向神佛挑战,因此真正修炼的人自有心法约束,对神佛心存敬畏之念,不敢任意妄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就是以“信仰为本,道德为尊。”至于人世间的法律,不管惩罚如何严酷,对于行恶的人来讲总是治标不治本。这是因为即使用强制的方法限制住一个人的行动,但是却无法管住他想行恶的心,在人眼看不到的地方他仍然会做坏事。
  • 北村有位叫郑苏仙的人,一次做梦到了冥王府,看见阎王爷正在登记刚抓到冥府的人。这时邻村的一位老妇人来到大殿之上,阎王马上迎上前去,满面笑容,拱手相让,并奉上好茶款待,然后命令阎府的差役马上送老妇人转生到一个好的人家去。
  • 莲花(fotolia)
    人通过行善积德,或者真正修炼等,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改变的。因为畏天敬神的人们知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道理,明白行善者会得善报,作恶者会得恶报,这完全是由人自己决定的。故事中的郑兴儿不就是因为一念之善而改变命运了吗?当然,反之,人如果执意作恶也同样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 如果只为谋取私利,祸害百姓,则早晚会受到天谴。严文靖公和徐在川因为一念之仁,造福于百姓,让无数百姓免于饥困之苦,所以他们很快便都得到了上天的福报。
  • 苏秦用锥刺大腿,提醒自己发愤苦读;李勣为姊姊煮粥,不小心烧到胡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