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温干旱的反思

大陆网民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9月4日讯】重庆、四川等地的高温旱灾持续,重庆更录得五十三年来最高气温的摄氏四十四点五度,并引发一场关于三峡大坝是否这场旱灾祸首的争论。

北京地理环境学者王红旗指出,四川的旱灾主要是三峡工程引起的。他指出,三峡大坝建成后,变成一道人工的屏障,令长江江面的水汽无法正常的进出四川盆地,盆地犹如一个大木桶,水汽无法正常与外界循环交替,经年累月而导致“桶内”气温失衡,高热干旱天气随之产生,是谓“木桶效应”。

不过,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表示,四川等地的高温现象是大环境造成的,“木桶效应”之说并无充分的科学依据。

谁是谁非,暂时不会有定论,因为双方都不能提供有关三峡工程的权威实证数据去支持自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争论,因为三峡工程开工前,根本没有做这方面的模拟实验数据。

一个投资近二千亿人民币、影响近亿人口的浩大工程,事前竟没有这方面的科学实验论证,实在不可思议。庞大的公共工程,对生态环境一定会造成深远影响,事前应该做足论证,要求科学家在实验室“建造”一个模拟的三峡大坝,找出大坝建成后会有什么实质影响的实证数据,包括会否诱发更多地震、山体崩塌会否加剧、植被是否减少、库区内生物种类及数量的变化、气候受到什么影响等,让公众去判断究竟应否支持。这些实验室模拟的实证数据,是理论论证时照顾不到的盲点。

但很可惜,由始至终,三峡工程是当局的政绩工程,而且当时正值攀上权力的高峰,要动用大量公帑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意欲非常强烈,又没有任何制衡的力量加以反对。因此,虽然民间及海外一片反对及质疑,北京当局不但不容许公开辩论,也不提供任何模拟数据(只有片面的、肯定式的论证)去评估三峡大坝落成对环境、气候等方面的影响,然后就匆匆上马,以免夜长梦多。

在大型工程上马的问题上,中国政府一向的决策效率无疑很高,但在没有详细和科学的实证之下,必然出现很多始料不及的后遗症。今天外界质疑三峡工程造成四川重庆大旱,当局就无法提出有力的实证数据加以反驳。类似的窘局,日后必然不断出现,也会不断挫损三峡工程的声誉。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目前,中国各级官员对浩大工程的饥渴程度,可说是历来之最,撇开工程愈大愈容易贪污这个问题不说,一方面因为政府掌握的财政资源愈来愈多,另方面“工程出政绩、政绩出干部”的情况变本加厉,以致各级官员对大兴土木推动经济的热情高涨,从中央到地方,都存在投资冲动,甚至千方百计要绕过正常的申请程序,加快工程的进度,最近内蒙古被国务院通报批评的新丰电厂就是最佳例子,而近年动工的“百亿工程”,包括“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现时又有人建议“引西藏水救中国”,解决黄河逐渐枯水的问题。这些工程,莫不对自然生态造成巨大冲击,但在目前的决策机制下,根本不会在审批或动工前,进行有公众参与的公开、科学评估,只是内部的论证,环保评估也只是走过场。在此情况下,工程愈大,后遗症愈严重,对环境的影响就愈大,以致一项项大工程峻工的同时,埋下更大破坏环境的计时炸弹。

南京长江大桥,是第一条横跨长江的大桥,被视为中共建国之初的最大成就,由于当时欠缺长远及全面的规划,桥身高度不足,目前已成为万吨轮船航行长江的主要障碍,近日有人建议炸掉此桥去改善长江的运输能力。三门峡水电工程也顶着“重大成就”的光环,但动工前的科学论证不足,泥沙堆积问题一直无法解决,目前变成一个既不能发电、又不能防洪的摆设工程。三峡工程会步此后尘吗?

考虑不周、缺乏公众的咨询、没有模拟的实证数据,必然会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后遗症,到时候我们获得一个个建设成就之余,背上更多的环境、气候、地质等方面的定时炸弹,又是否得不偿失呢?(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英慧:中共用金钱收买 祸乱世界祸乱中国
谢田:沙特终结石油美元意味着什么
王友群:中共非法剥夺中国公民国籍不得人心
【网海拾贝】西方离看穿中共还有相当距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