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艺术系列介绍

对口相声剧本欣赏《子字歌》

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250
【字号】    
   标签: tags: ,

甲︰咱们中国人说话确实习惯带个数字,还喜欢用个“子”字。
乙︰什么字?
甲︰用一个“子”字。
乙︰那一个子字?
甲︰姓李不说姓李,说十八子。
乙︰哦,就是那个“了”字加一横。
甲︰对对对!
乙︰那都什么地方用?
甲︰好多东西都带个“子”字。
乙︰您再给举个例子。
甲︰说说你们家。
乙︰我们家怎么样?
甲︰你们家有房子、三间屋子,屋子里有桌子、有椅子、有凳子、有柜子、有沙发子……
乙︰嗯?不不不……沙发不用加子。
甲︰床上有被子、被里子、被面子、被套子、有褥子、有席子、有毯子。
乙︰哦!
甲︰你爸爸是老头子。
乙︰嗯?
甲︰你妈妈是老婆子
乙︰喔?
甲︰你太太可能是个女子。
乙︰废话!我太太保证是个女子。
甲︰全带着那子字儿!
乙︰哦,看来你对文字也挺有研究的。
甲︰当着大家,我在你身上一口气儿我能找出五十个“子”来
乙︰又吹上了!
甲︰一点儿不吹呀!
乙︰从我身上找五十个子?
甲︰对对对!
乙︰你要找不够,怎么办?
甲︰我要找不够,我让你姓我这姓!
乙︰欸!什么?!我姓你的姓?
甲︰我都不在乎!
乙︰我在乎!
甲︰怎么了?
乙︰这位真是!
甲︰怎么了?
乙︰找不够,我姓你的姓?
甲︰不是!找不够,我姓你的姓!
乙︰这还差不多!
甲︰好不好?
乙︰差点没让他占便宜。
甲︰喔!五十个“子”,我给你数着。
乙︰你数吧!
甲︰观众也帮我看着,这回非把他别着不可!
乙︰我保证没那么多“子”。
甲︰准备好了?
乙︰准备好了!
甲︰某某某(对方名字)!
乙︰某某某(复诵)!
甲︰某某某是个老胖子。
乙︰…老……?
甲︰先来一“子”。
乙︰哦,(小声说)老胖子。
甲︰身上穿着蓝挂子。
乙︰这叫蓝挂子啊?!人家叫长衫。
甲︰长衫?
乙︰对!
甲︰我们老百姓管这就叫挂子,不能管他叫裤子。
乙︰唉!真新鲜,还有呢?
甲︰你这挂子有领子。
乙︰没领子多难看哪!
甲︰有半截儿袖子!
乙︰没袖子那叫披肩儿了!
甲︰钉几个扣子!
乙︰哦!扣子。
甲︰还有个口袋子,里头一定有钱夹子,有不少的票子,下面穿着条裤子。
乙,是啊!不穿裤子我敢上台吗?
甲︰里边儿穿一定有裤岔子。
乙︰…有保证有!
甲︰这儿有裤兜子、裤脚子、裤腿子。
乙︰欸!
甲︰有袜子,还有一双皮鞋子。
乙︰咳!什么叫皮鞋子!这个,就叫皮鞋,没“子”!
甲︰是!您这皮鞋有鞋底子!
乙︰多新鲜啊!我能穿个没底的鞋上台啊?
甲︰就是啊!
乙︰我就穿着鞋子出来。
甲︰还有鞋帮子!
乙︰鞋帮……又给他凑一“子”。
甲︰鞋里子、鞋面子、鞋带子,你的鞋挨着你的脚丫子。
乙︰废话,挨着腮帮子那叫口罩。
甲︰对对……。
乙︰还不够再找!
甲︰再找!
乙︰还有吗?
甲︰您这部分!
乙︰这儿怎么了?
甲︰这儿叫头子!
乙︰“头子”?特务是怎么着?什么叫“头子”?这一块?这叫头!没“子”。
甲︰我们又叫脑瓜子。对不对?前面儿有脑门子,后面有后脑勺子、眼珠子、鼻梁子、腮帮子、嘴巴子。
乙︰啊?
甲︰这边儿长麻子、那边儿长雾子、满脸长着斑子。
乙︰咳!你让大伙看看我是这副长相嘛我?
甲︰他在这儿有“子”啊!
乙︰还不够,再找啊!
甲︰脑袋下面是脖子!
乙︰哦!脖子。
甲︰这地方长着树子。
乙︰欸这……树子?什么叫树子啊?
甲︰这里,这里啦。
乙︰唤!鼓起来这块。
甲︰啊!啊!
乙︰这叫喉头。
甲︰喉头子︰
乙︰没听说过。
甲︰还是树子好听哪!
乙︰不像话!
甲︰啊!
乙︰这就叫喉头,没“子”。
甲︰喉头里头是嗓子。
乙︰嗓子?
甲︰嗓子接着气管子。
乙︰啊?
甲︰有肝子、肺子、腰子、肚子、还有一挂大肠子。
乙︰哎呀!
甲︰嗯?
乙︰这位买“下水”来了。
甲︰嘿嘿嘿……。
乙︰还不够,再找。
甲︰再找,肩膀子。
乙︰哦!肩膀子。
甲︰嗯,胳臂肘子。
乙︰胳臂肘子。
甲︰手腕子。
乙︰手腕子。
甲︰胸脯子大肚子。
乙︰你瞧!
甲︰怎么样?
乙︰还不够。
甲︰还不够?
乙︰还差十多个哪!
甲︰嗯,这儿长着两个爪子。
乙︰爪……这叫爪子?
甲︰哦!不不不…蹄子。
乙︰蹄子也不对呀!
甲︰嗯?这一位真是?
乙︰这能是蹄子?这才是蹄子……咳!。
甲︰嗯?
乙︰这叫手!
甲︰啊!手掌子
乙︰手掌子?
甲︰行不行啊?
乙︰啊?行。
甲︰还着手表呢。
乙︰表也能说子吗?
甲︰这就够啦。
乙︰怎么啦?
甲︰你的表有表带子。
乙︰噢……。
甲︰表门子
乙︰哦!
甲︰表壳子。
乙︰是。
甲︰表把子。
乙︰欸。
甲︰表针子
乙︰嗯。
甲︰表心子
乙︰噢。
甲︰你的表就是没牌子!
乙︰杂牌呀!
甲︰嘿嘿嘿……
一结束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诗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在宋朝有个文学家,叫苏轼字子瞻,号叫苏东坡,他祖居在梅山。苏东坡有个胞妹名叫苏小妹,也是个能学会画是女中的魁元。
  • 谁都爱听长命百岁这句吉祥话呀,据传说那长寿村里百岁的不算啥。
    有一人叫武陪华,他怀疑这是虚假,这一日到长寿村,他亲自去观察;刚走到村西口柳荫树下,就碰到一位年迈苍苍的老大妈,看年纪她足有九十上下,坐在了那石阶上(那)腰板全不塌。左一针、右一针,那正把鞋底纳。看样子是耳不聋来,眼也不花,满面的皱纹,雪白的头发,最奇怪的是她梳个小纂,把红头绳儿扎。
  • 昨日下雨渭水寒,出了水的蛤蜊蚌儿晒沙滩哪!有鹬鹰见蛤蜊蚌儿当做一块肉,扪翅收翎往下兼,那鹰兼蚌肉痛的难忍,蚌夹鹰嘴两翅搧,打南边儿来了一位打渔的汉哪!
  • 那一字要写出来是一架房梁。
    二字要写出来就上短下横儿长,三字它写出来您横着看是川字一个样。
    那四字它写出来就四角又四方,那八字在里边儿藏。
  • 大宋朝,文彦博幼儿就有“灌穴浮球”之智。
    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
    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
  • 甲︰我们作为一个戏剧艺术的演出人员哪!
    乙︰啊。
    甲︰就应该跟生活不断的接触,丰富我们的生活知识。
    乙︰对!什么都得研究。
    甲︰接触生活,深入生活,探讨生活。
    乙︰这样才能享受生活嘛!
    甲︰您看我呀!经常四下里去访问。
  • 甲︰他们用当地的仪式来欢迎我。
    乙︰什么仪式?
    甲︰我那大表哥!“嘟……”
    乙︰干什么呀?
    甲︰吹起了好望角!
  • 甲︰咱们说的是相声,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
    乙︰着重在‘说’。
    甲︰对了!反应人们的机智。
    乙︰没错!
    甲︰今天咱们俩在这里给各位观众说一段,叫做“说一不二”!
  • 甲︰这个相声演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乙︰欸对!相声演员的语文水平都比较高。
    甲︰我问问你,你的语文水平怎么样?
    乙︰我的语文水平比他们都强一点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