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日记(三):新古印象

标签:

【大纪元1月29日讯】(BBC记者 王荣印度新古报导) BBC推出“印度周”大型报导,对南亚次大陆这个正在崛起的人口大国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方面从多角度分析报道。中文部记者王荣将通过“印度日记”,陆续跟读者分享在印度的见闻。

从加尔各达驱车前往一个多小时路程的新古。那里不久前曾发生农民抗议大公司征地建厂,酿成流血事件。

西孟加拉邦和印度其他邦一样,也在争取外来投资,推动工业化。

印度主要汽车制造商之一的塔塔,已经在距加尔各达一个多小时车程的新古选定了厂址,准备在那里生产廉价的大众化小车,被称为“人民的轿车”。但是征地遇到了麻烦。

去年三、四月份开始,塔塔项目征地。许多人或情愿或无奈地把地卖了,没有土地所有权的人不愿失去他们赖以为生的土地,抗议、破坏。

政府提供补偿,还答应被征地的家庭每户有一人可以去塔塔车厂工作,但家里劳动力多的,显然不喜欢这个条件。还有一个很多人都赞同的看法,工业化不错,但应该在低产、贫瘠的土地上建厂,而不应该占用良田。

征地纠纷成了政治事件,成了反对派和执政联盟的斗争焦点。执政的左翼联盟,主要是领导联盟的印度共产党(马)被批评说为了工业化而背弃了传统上支持他们的农民。这个地方是反对派的地盘。成立了“拯救土地委员会”,抵制、抗议。但执政的左翼联盟希望车厂尽快建成,作为工业化、吸引投资的一个榜样。到目前为止,地还圈着。

警民冲突

但事情一度闹到警民冲突,死亡十多人。我们去的时候,除了用铁丝网圈起来的等待推土机的工地有警察守卫,基本上平安无事。找到工程指挥部,被告知工地总负责人出去了,当天不回来。

新古的村庄应该算比较富裕的。这里主要作物是土豆和黄麻。经济收入不错。土地的主人有的自己不种,雇人耕作,也有自己耕作的。那里有火车站,有四条铁轨。村外是高速公路,45钟到机场,交通便利。

附近的村子基本上有电,村中心的公共活动场所有电视。村民们闲暇总会聚在那里看电视。还有人把录音机的音量开到最大,老远就能听到缠绵悱恻的印度音乐。

女孩子们大都穿着纱丽,也有穿“世界通用服装”- 连衣裙的。男孩子则大都穿汗衫,布裤,偶尔也可见到衬衫下摆扎在小西裤小皮带里,干净利索的孩子。看见几个陌生人,还有高鼻子洋人,还拿着相机、录音机,小孩子们就跟着看热闹,理所当然的样子,还偷偷在背后嘀咕,压着嗓门捂着嘴偷偷笑。

见举起相机,便非常积极地站好了,摆好姿势。淘气的还会挡在别人前面,抢镜头。

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很多骑自行车。衣服新旧好坏不一,但大都对外人采取漠视的态度,不围观,不尾随。

贫富有别

也许,新古这个地方的农村比较富裕,但村里贫富还是有别。我们路过的学校和不少农民的住家是砖房,水泥房,讲究一点的把墙涂上一些颜色,有暗粉红的三层楼,有绿色的。也有一排排低矮的泥墙草顶,屋里黑洞洞的房子。

有人家砌了围墙,院子里铺上了水泥,看上去很干净,虽然不是“新式楼房”,却也透着略有家底的气象。还有的家看上去破旧,但在门口石板上放一堆洗净晾干的纱丽,这家的少妇在悠闲地折叠。

看来不是所有的小村都有自来水管。有的村有一口压杆提水的地方。有的地方村议会有钱铺砖路,但有的村就只有泥泞小道,高低起伏、绕屋舍和水塘蜿蜒的“自然路”。

这些村子紧挨着塔塔公司准备建车厂的那片地。

很想知道,五年后,这个村子会是什么样,甚至是否还会存在。它会变成另一个“国际生活方式”的国际城吗?那些没地可种,又没能进工厂的人,是不是会搬到城里的人行道或高架桥下栖身呢?(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印度日记(一):加尔各达印象
印度日记(二):西古地区农村采访
这些人为何长寿?专家:他们有九大力量
菲律宾警告:仁爱礁争端恐引发地区冲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