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冬季不明原因发热不要滥用抗菌药消炎

晴天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受凉感冒了可以发热、吃了不洁饮食腹泻也可以发热,正像俗话所说的:“吃五谷杂粮,谁还没有个头疼脑热?”看起来发热不是大问题,但不明原因的发热很容易引起人们自身恐慌。恐慌源自两点:SARS的心理阴影还有就是对查不出原因的恐惧。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主任张立伐教授说,发热根本不是病,而只是人体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因为涉及病种可能上百种因此难于辨别。作为患者更应学会主动述说病症,包括曾用药、温度走向、发病时甚至有无不洁史都不应隐瞒。

  冬季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增多

  “医生,我已经发烧两个多星期,咳得很厉害,看了好几家医院,开始看的医生说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药吃了一堆,但没有一点效,后来的医生则说病因不明,要继续检查才能确定,那我究竟会不会是得了像SARS、人禽流感这样的‘新’病啊?”带着口罩的老张在中山二院发热门诊的诊室内焦急地述说着病情。医生安慰他:“原因不明发热不是‘新’病,只是由于病症不明显,暂未能判断出什么病才这么‘称呼’它。”

  记者了解得知,入冬以来,中山二院感染科接诊了不少像老张那样被诊断为原因不明发热的病人。这些病人早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感冒症状,长期发烧不退,使用常规抗生素无效等特点。

  张立伐告诉记者,自从经历了SARS一战之后,大部分患者对于冬季发烧都显得十分紧张,特别是对医生诊断为病因不明、待查的发烧,更显得惊恐。张力伐解释,很多市民通常认为这类发热不是由于现有医学发现的疾病引起的,而是由于一些新的未被发现的疾病引起,故医生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治疗后仍未能定下病因就称为不明原因,从而,该类未被发现的引起发热的疾病就是“原因不明发热”。其实,医学上对于“原因不明发热”的理解并非如此。

  发热属于病理生理反应

  专家解释:发热不是病,而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常见的普通发热又称为急性发热,热程短约2周以内,多伴有明显的症状,因此该类发热病因诊断一般不难,用抗生素后病情明显改善,多在普通内科治疗;还有一类发热持续2周以上,体温多次超过38.3℃,经过至少一周深入细致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发热称为原因不明发热。”张立伐说,该类发热由于病因庞大、复杂,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的发现,因而这是极富挑战性的医学问题。

  发热原因难诊断原因有三

  他表示,对于“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诊断“难”在三点上,有发热病症的疾病太庞大和复杂是第一个难点。

  他说在医学上引起发热的物质称为致热原,目前人类已知的有两类:第一类是外源性致热原,如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等;第二类是内源性致热原,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

  张立伐介绍,由以上致热原而引起的疾病有以下四大类:

  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伤寒和副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病、腹腔内感染或其他部位脓肿、胆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艾滋病等。

  肿瘤。如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白血病、肝肿瘤和其他实体性肿瘤。

  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热、亚急性甲状腺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其他疾病。如肉芽肿性疾病、伪装热。

  “这么大一个疾病体系,仅仅依靠发热这一病症,是根本不可能确定任何疾病的,即使有其他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辅助,若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医学知识,同样也很难作出准确的诊断。”张力伐介绍,知识的积累是需要大量临床病例的总结,对于罕见的疾病,任何一个经验尚浅的医生诊断不出都是正常的。

  “发热诊断难的第二点表现在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据分析,人是千差万别的个体,病症的总结往往是根据大多数人的情况得出的,而这就使得个体病人的临床表现与判断症状有差别,缺乏特征性,为医生的正确诊断增加了难度。仅以发热为主而缺乏典型的皮疹的红斑狼疮病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例子。

  “第三,缺乏实验室的发现。”张主任说结核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我国,结核病不仅在传染病中占了首位,在感染性长期发热的病因中也是占首位的。很多人会疑惑,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史已有几十年了,为何还这么难诊断出。这是由于结核病的很多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表现不明显。最近,医学研究发现在不少结核病例中,最初的临床表现只有发热,而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X光片中也发现不到结核的阴影,也就是说辅助的实验室检查发现不到病原,这无疑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张立伐表示,“原因不明发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由新发现(如SARS)或还未被发现的疾病引起的,更大的一部分是由于我们已知的疾病引起的,只是病症隐蔽,难以短期准确发现而已。因此,对于“原因不明发热”,市民要以一种正确的心态去对待,不要惊慌,也不要掉以轻心。

  患者述说病史错误影响诊断

  张立伐表示,“原因不明发热”病因的诊断难,除了医生水平和细菌、病毒等自身因素以外,患者对于病史的述说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病史的含糊、错误、隐瞒述说都会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

  他曾经在门诊接诊过一名艾滋病人,该患者就是因长期发烧而来的。“开始看病的时候由于面子问题否认了不洁的性交史,我检查了很久也查不出病因,后来我还是让他做了一个艾滋病抗体测试,结果是阳性,后来他看到结果不得不承认了多次‘一夜情’的经历。”

  张力伐说,如果患者能在医生刚提问时或者主动早一点告知曾经有不洁的性交史,则可以避免不少不必要的检查和加快诊断的时间。因此,在医生面前,患者要放下心理包袱,如实准确地述说病史、病情,这才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不要乱用退热药物

  据了解,不少患者一旦发热就立即采用退热药物。专家认为,发热只是人体疾病的一个表现,其本身是一种有益的防御性反应,单纯的退热对疾病的治疗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比如发热病人的体温变化曲线是医生作鉴别诊断时的一个重要线索,强行退热后可能影响体温曲线反应病情的真实性,从而延误诊断,此外,退热药是临床上引起药物热的一类常见药物,用药不当可能反使病情复杂化,这种情况在临床已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对于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人,为图一时之快而强行退热的做法无异于“掩耳盗铃”。

  不要滥用抗菌药“消炎”

  医生观察分析发现,不少发热病人往往有一种习惯性思维,发热了就想到要“消炎”。其实,诸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药物并非消炎药,而是抗菌药物,他们并非万能,都有自己的适用对像(敏感菌群),例如,无论何种抗菌药对病毒感染都是无效的;滥用抗菌药不仅无效,而且还可造成人体的菌群紊乱,导致真菌(即霉菌)等继发感染而加重病情,甚至产生药物热。

  提醒:

  看发热门诊时病史述说哪些?

  1.发热时的体温,是低热(38.5℃以下)、中热(38.5℃~39℃)还是高热(39℃以上)?发热的具体时间是白天、夜晚还是一整天?2.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出汗、寒战、咳嗽、腹泻等;3.是否曾用药,用药后症状是否减轻,是否退烧;4.就医的经过、以往的诊断、检查,用药的情况等;5.既往病史;6.家庭病史; 7.近期有无手术史,是否有与一些特殊化学物质或毒物接触史;8.近期出游经历以及是否有不洁史。

(来源: 广州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