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政客屡爆失言风波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11月11日讯】(亚洲时报 Ioannis Gatsiounis吉隆坡撰文/章彊编译) 多年来,马来西亚政客一直在向公众展示他们“大放厥词”的奇异天赋。当言论显得缺乏深度或远见时,他们总能找到掩饰自己真情实意乃至整个国家政治状态的借口。

过去数月中,多位政客的言论引起了马来西亚百姓的热议。信息部长表示,虽然首相希望“听到真相”,这并不适用于媒体身上;一名国会议员嘲讽另一名坐轮椅的议员,还说“这是上帝对你的惩罚”;负责法律事务的首相府部长阿齐兹(Nazri Aziz)认为,驱散1,000多名律师发起的呼吁司法改革大游行,没什么大不了,并说:“律师公会有成员1.3万人,区区一千人能代表多数吗?”

在马来西亚,种族、特权、滥权、腐败、宗教、甚至性,都是被禁止谈论的话题。然而,政客们不时会相当轻率地对待这些话题。在进步国家,口无遮拦很可能会对说话者的政治仕途带来负面影响;但在也自称是进步国家的大马,由于其实行以种族和宗教为基础的政治架构,同一做法却可为政客赢得坚定拥护政党的美誉,甚至还可为他们铺就美好的政治道路。

去年,教育部长希山慕丁(Hishammuddin Hussein)在执政巫统大会上挥舞传统的马来短剑,以警告该国的少数族群。这一举动非但没有遭到党内人士的指责,反而被大加称赞;他如今甚至有望成为未来大选中的首相候选人。即便言论引起了公众指责,国营媒体也会帮忙善后。为“安抚”民众情绪,主流媒体有时会干脆对这些过激言论充耳不闻。

为何马来西亚政客常常乱放厥词呢?《马来西亚政治人物的可笑言论》(Malaysian Politicians Say the Darndest Things)一书,缘何标注着该书只是“第一卷”呢?缺乏问责制,或许是这些问题的答案吧!独立电影导演兼专栏作家穆哈迈德(Amir Muhammad)说,当初创作这本书,部分是因为内政部长去年以不够暴力为由,禁止他的一部记录片上映。

书中收集的100个言论,时间跨越30年,既有愚蠢的、恶毒的,又有睿智的、悦耳的。有些,还需要带着批判的态度去品味,如前文化、艺术及旅游部长法齐尔(Kadir Sheikh Fadzir)曾说:“欺骗游客的出租车司机,都应面对墙排成一列被枪毙。他们是新敌人,就像共产主义一样。我可不是开玩笑,这种事很严重。如果真能把他们枪毙,那最好不过了。”

有些言论,还反映了一些政客们令人担忧的世界观。例如,新闻部长麦登(Zainuddin Maidin)在2003年撰文道:“印尼与菲律宾的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他们还想教我们如何实现新闻自由?我们似乎更有资格,因为我们已解决了肚子问题。”

总的来说,该书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记录着这个国家但不可或缺的历史,一段政客言行常被忘记或被原谅的历史。伪善者也有了自知之明;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马来西亚的政治精英们讨厌批评声音,总喜欢用严酷的法律来维护他们脆弱的傲慢。

该书还收录了不少政客们近期的言论,再次提醒人们马来西亚的委任制度有多么积重难返。尽管首相巴达维上台时,曾承诺增加政府透明度和毫无畏惧地打击腐败,但书中很多言论都是出自现任政府的。,

例如,阿齐兹去年在为巫统辩护时说:“巫统成员只需对纪律委员会负责,并接受党规的处罚。除此以外的规章制度,对他们没有约束力,因为他们在党内的行为并不不牵涉公众利益。”还有一位参议员,他的儿子卷入了丑闻,他竟遗憾自己没有教晓儿子作假的心得。

政客们语出惊人,并不是马来西亚的独特现象。美国总统布什的出言失误,早可以编书了;伊朗总统内贾德曾说“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乌干达前总统阿明说过“我想要你的心脏,我想吃掉你的孩子”。

马来西亚政客也许难以与这几位前人相“媲美”,但教育部长希山慕丁却有着相当的实力:今年8月,一名大学生在网上发放他创作的饶舌国歌,当中批评警队腐败和偏帮马来裔的歧视政策。这位高官说,想从对方身上切下“一磅肉”。

马来西亚政客们对外非常注重国家形象。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与金钱,去树立马来西亚“世界一流国家”的形象,但他们的言论往往令这些努力大打折扣。

在前首相马哈蒂尔的支持下,马来西亚当年上马了多个大型项目,如投资29亿美元建设争夺“世界最高建筑”名衔的双子塔,以期国家能挤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然而,马哈蒂尔的反西方言论,似乎更让各国人士印象深刻。2003年,他在公开场合表示:“犹太人仰仗其代理人的支持主宰世界。”

尽管马来西亚极力将其打造为现代化穆斯林国家的典范,它的外长去年却说,穆斯林国家应该为黎巴嫩真主党提供武装。今年是马来西亚大力推广旅游业的“观光年”,旅游部长在3月却将该国日益庞大的网络博客队伍,形容为“都是没有工作的堕落妇女”。

这些言论,恰恰反映了理想中的进步,与该国的实际情况仍有很大差距。在5月一场独脚戏中,喜剧演员、剧作家穆拉德(Jit Murad)扮演了一位出席记者招待会的政客,成功地将这种差距展现给大众。这位政客说:“一些人对越来越多的暴力犯罪新闻表示不安。每天收到这么多报道,我们也很担心;因此,我们将会裁掉那些令我们感到不快的新闻。”

事实上,巴达维政府更注重形象,而不是实质。在反腐运动中,警员们都配戴着“反对腐败”的徽章,但腐败在这个国家依然猖獗。司法、警察部队、印刷媒体等部门,亟需一场改革。

巴达维在海外谈到2004年发动的“文明伊斯兰运动”时,形容这是宗教力量在教育与司法体系中影响力再次扩大的返祖现象。博客与门户网站的增加,令政客们的言行举止备受关注;尽管他们也意识到这一趋势,但仍未认真对待。例如,新闻部长常常出言批评博客作者,结果令其本人与政府在网上屡遭炮轰。

当然,人们看毕《马来西亚政治人物的可笑言论》之后,也不应以为马来西亚所有政客都缺乏头脑。自独立以来,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远快过周边邻国;毫无疑问,这其中有政客们的功劳。单从说话(特别是那些坦率言论)来评价一个人,可能会有失偏颇。马哈蒂尔不仅有三寸不烂之舌,而且在长达22年的执政期间,也令马来西亚经济有声有色。

因此,尽管巴达维上台之初,作出了提高政府透明度等承诺,我们也不应责备他这四年里不够努力。奇怪的是,《马来西亚政治人物的可笑言论》并没有收录巴达维的言论。这似乎表明,出版的言论能揭露真相,有时也能将其隐藏。(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13岁靠割草起家 年轻人拥有价值百万绿化公司
如何引导孩子远离屏幕?7孩父亲分享妙招
什么是鸟击? 飞行员应该如何处理?
安宁病房护士经验谈:临终者最惊人的3件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