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硕士返乡种田 银川米见证农家子弟爱乡情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1日报导】高雄食品展系列专题之三(中央社记者黄淑芳高雄十一日电)11年前,拥有硕士学历的农家子弟赖兆炫舍弃上市公司高薪工作,回花莲老家栽种有机米,在父母的不舍、邻人的质疑声中,捱过种不好、卖不掉、几乎赔光积蓄的种种挑战,并在妻子梁美智坚定支持下,终于让以父亲之名命名的“银川米”获得肯定,开创全台最大有机农场。

花莲县富里乡的银川永续农场,是国内第一家展开田间监控,执行生产履历的有机农场,获选为台湾十大绩优产销团队。这里生产的“银川米”通过慈心发展基金会有机认证,面积170公顷,产销班人数高达97人,是台湾最大有机农场,还有不少农民排队等着加入。

这处标榜自然生态平衡,栽种“快乐的水稻”的有机农场,来自一对硕士夫妻的憨直坚持。早在行政院农委会推出“漂鸟计划”10年之前,中兴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硕士班毕业的赖兆炫、梁美智夫妻就身体力行,放弃都市生活,回家种田。

1996年,赖兆炫决定辞去上市公司大宗谷物采购工作,回花莲老家种田,打造梦想中的快乐田园。当时,在台中当公务员的梁美智以为丈夫只是工作压力大,想回老家休息一下,最多半年就会放弃,未加拦阻,没想到赖兆炫就这么踏上庄稼不归路。

与赖兆炫是大学同学的梁美智说,赖兆炫对花莲、对农业一直有超乎常人的热情,她回想结婚前第一次跟赖兆炫回花莲老家,站在家乡土地上,赖兆炫用骄傲的语气对她说,“你看,我家乡多漂亮”,让因为晕车而吐了三次的梁美智也为之动容。

不过,种田没有想像中简单。虽然两夫妻都是科班出身,也都有农事经验,但有机农业比书本上说的难得多。

梁美智回想起来,当时根本是“瞎子摸象”,但用公公名字命名的银川米,“只许成功,不能失败”,压力实在很大。

赖兆炫从父亲赖银川的3.5公顷田地开始他的有机栽种,一开始施肥过量,稻子反而结不了穗;巡田水不知查水源,只是喃喃祈祷“老天爷快下雨”;完全不用农药、不用化肥的结果,产量少得可怜;邻近的农友都不看好他的有机理想,他甚至得要出钱买资材,拜托农民加入有机栽种。

当时,国人对于有机农业的认知仍少,赖兆炫辛苦栽种的有机米卖不出去,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住在台中的梁美智,每逢周末就到处跑超市促销,但成果还是有限,眼见新栽稻作收割在即,他们不得不忍痛把有机米交给粮商低价收购,惨赔150万元,几乎赔光夫妇俩积蓄。

在这样边做边学的努力中,银川米的栽种面积慢慢扩大,认同他理念、加入产销班的农民渐渐增加,梁美智放弃公务员铁饭碗,投入银川米行销工作,逐步建立银川米在有机专卖店、百货公司超市的销售通路,也打开香港、新加坡、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外销市场。

赖兆炫的父亲赖银川一直反对高学历的儿子回家种田,每次看到儿子晒得满脸通红、全身泥臭,又要为财务奔忙,总是又气又不舍地骂儿子“办公室的冷气不吹,傻到回来种田晒日”,还几度要梁美智劝丈夫放弃,回都市谋职,安安稳稳地把孩子带大就好。

梁美智把公公的话转达给丈夫,赖兆炫只回她一句“现在放弃,经销商怎么办?消费者怎么办?跟着我们的农民怎么办?”眼见丈夫这么坚持,梁美智也只好咬牙挺下去。

2002年,赖兆炫投资3000万元设立有机米专用碾米厂,目的是要让消费者安心,确认从碾米厂包装出来的绝对是有机米,不会混杂一般米。

如今,银川农场营运渐上轨道,银川米的名号渐渐响亮,也陆续推出十谷米、有机米粉、紫米脆片、玄米茶等相关产品,在高雄食品展获得热烈回响。

曾经有过惨赔经验的梁美智,对于踏出每一步都非常小心,不敢盲目扩张,因为农场面积愈大,输赢愈大,不能让产销班农民跟着冒险。

回想这些年的辛苦,梁美智笑着说,最让他们欣慰的是有机农业概念终于被消费者认同;别的先不说,一般栽种每公顷要用4罐农药,一年两期稻作要用8罐农药,银川农场170公顷,每年可以少用1260罐农药,消费者的支持,就能减少这么多农药倒在台湾土地上,“对土地慈悲,土地也会回馈给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