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六堆缘起 清代高屏客家民间自卫组织

人气: 3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31日报导】屏东六堆客家文化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二)(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三十一日电)六堆客家在嘉年华活动加持下渐渐被知道,但它真正的精神在那里?则要回溯客家移民台湾的历史,行政院客家委员会第一届客家贡献奖得主六堆人曾彩金说,有人解释六堆是军事化组织,这太严肃了,它只是民间自卫性的团体。

也就是说,六堆不是地名,而是高雄县、屏东县客家住民的通称,根据文献记载,客家先人迁来台湾最早是于明郑时期到南部滥滥庄开发,即现今屏东县万丹乡四维村,到清康熙年间渐往四周探勘开垦,形成许多客家聚落,清朝康熙六十年即1721年有朱一贵之乱,客庄组成民间团练组织抵御,是六堆的由来。

也是六堆客家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的曾彩金表示,当年朱一贵派人恐吓要客家人参与乱兵反清,但一向安份守己的客家人不愿推翻政府,来自乱兵的威胁愈来愈严重,散居屏东平原十三大庄、六十四小庄的客家聚落大约有一、二十万人口,各庄意见领袖在内埔天后宫开会决议到台南府洽清兵救援未果,只好自组一万二千人的义勇民团组织。

这个民团组织并以面对客家先人迁来台湾上岸的下淡水溪方向分堆命名,长治、麟洛为“前堆”,竹田为“中堆”,内埔为“后堆”,里港武洛、美浓、杉林、六龟、高树为“右堆”,新埤、佳冬为“左堆”,万峦为“先锋堆”,一共六堆,出动作战称为“出堆”。

曾彩金说,客家人在原乡以晴耕雨读传家,闲时也练拳练武健身,稍加训练就很有力量,朱一贵的杂牌军根本不是客家人的对手,一接触战即溃败,不敢再骚扰客庄,清军来后,客家人还帮助平乱,满清皇帝因此斥资在现今竹田兴建“西势忠义亭”纪念牺牲的勇士。

“六堆”组织维持相当长时间,例如在清乾隆五十一年即1786年林爽文、庄大田作乱时,客家庄的民间自卫团再度出堆,到清光绪二十一年即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统治才被结束。

不过,“堆”的发音与意义,在客家话中都很接近“队”,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民间武力组织,所以用“堆”,也有人主张是客家聚落分散各处,才用“堆”,曾彩金指出,不论如何,“六堆”象征台湾南部客家人内聚如同家人,遇到外侮时团结保卫家乡的精神,值得传承下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