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落实零体罚须由学校扩及家庭 教师扮重要角色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嘉韵台北二十二日电)立法院去年十二月三读通过教育基本法修正案,明文规定保障学生不受体罚,而在学校之外,家庭体罚演变成家暴的案例却时有所闻。专家认为,全面落实零体罚必须由学校逐渐扩及至家庭,而教师扮演极重要角色,但根据世界各国经验,要达到全面零体罚理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过去,父母常要求学校老师代为管教孩子,甚至“多打几下”,少子化时代来临,许多父母将孩子捧在手心上,不但自己舍不得打,最近几年,家长对体罚孩子的教师提出告诉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去年十二月十二日,立法院三读通过教育基本法修正案,明文规定不能让学生受到任何体罚,台湾成为世界第一百零九个明文规定禁止校园体罚的国家。

营造零体罚的友善校园看似露出一道曙光,然而,内政部统计显示,2006年十八岁以下的受虐儿童与少年人数,多达一万零九十四人,其中,十二岁以下的受虐儿童人数有六千九百九十人,十二岁至十七岁的受虐少年人数为三千一百零四人,而施虐者身份,高达七成五是父母或养父母。

人本教育基金会执行董事史英认为,去年立法院通过修正教育基本法只是初步成果,“宣示性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法条仅规定政府必须保障学生,让学生不受任何体罚,造成身心伤害,进一步让体罚从校园消失,现阶段却没有任何罚则约束体罚学生的教师。也因此,从校园零体罚立法至今已有四个多月,校园体罚事件仍然时有耳闻。

至于家庭体罚,史英表示,父母对孩子的体罚大致上分为两种,达到暴力阶段可用家暴法约束,而大部分未达暴力程度的体罚,仍普遍常见于家庭之中。也就是实质上受到体罚的孩童人数,远大于内政部统计的受虐儿童与少年人数。

他说,由于大部分父母不是教育专家,遇到问题常用体罚方式教育孩子,然而,家庭属私领域范畴,公权力难以进入,因此,落实零体罚需由学校方面着手,政府先运用公权力让体罚从公领域消失,再透过学校力量,向家庭宣导零体罚概念。

史英表示,校园零体罚立法只是保护孩子人权的初步成果,而根据各国经验,落实家庭零暴力与零体罚,都是从学校开始,由学校老师向家长宣导零体罚概念,例如瑞典经过了五十年努力,才在近几年立法落实家庭零体罚。

他说,人本教育基金会努力了二十年才达成立法禁止校园体罚,下一步立法目标,则是立法禁止家庭体罚,然而根据世界各国经验,台湾距离家庭零体罚理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越来越多父母不希望孩子受到学校教师体罚,然而在教学现场,仍有不少望子成龙的父母,要求学校教师代为管教小孩。

二十一世纪教育协会理事长倪显光表示,常听见学生遭受体罚的理由是因为成绩不好,乡下地方仍有家长将棍子送给老师,而部分都市家长则替孩子选择管教严格的安亲班,要求安亲班家长严格督导孩子的功课。

倪显光说,一位父亲曾亲口告诉她,“要在孩子面前扮演好慈父角色,管教的黑脸交给学校老师”,也有孩子哭着告诉她,考试成绩只有八十几分,“担心到了安亲班会被打”。

她表示,虽然少部分家长舍不得孩子被打,然而大部分在权威式教育下成长的大人,还活在旧观念当中,“当孩子小的时候非常爱他,但面临升学与前途压力,仍然选择体罚方式对待孩子”。

倪显光强调,“用什么方式对待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身上被烙上伤痕”的大人,应该从现在开始放下棍子,用其他方式管教小孩,而学校应实施“管、教”分离制度,由专业辅导人员担起“管”的责任。

她认为,台湾社会全面落实零体罚必须一步步来,先从学校做起,进一步扩及家庭,而学校教师扮演重要角色,除了率先做到不体罚学生,也必须向家长宣导不要体罚孩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