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家书”中看孩子养宠物问题

杨纪代
font print 人气: 51
【字号】    
   标签: tags:

就这么几年工夫,孙子们长大上了小学,幼时所养的那两只巴西乌龟,已长成她俩手掌般大小的模样了。那塑胶盆早已老旧发乌,那两块石头上爬了一层似有若无的青苔,那一方小小的水面,仍是它们日夜爬行、休憩的乐园。看着它们缓慢的划动四肢、悠闲自在的神态,心中痛惜不已……

现代人把养宠物视为赶时髦,看做是跟得上时代的流行风。可是耐性不长是多数人的毛病,久了,嫌烦,就遗弃、丢掉,造成了不少的社会问题。想想,有多少小小的生命就这样被无意中摧折?又有多少父母能不为了取悦自己的子女而予以禁止,教导他们戒杀、护生呢?

传说郑板桥诗、书、画三绝,读了他的全集,才知道家书更绝!传说郑板桥列名“扬州八怪”,他们一个比一个怪,读了家书,才知道他是那么平凡,就好像生活在我们周遭的寻常百姓、慈爱父母。他的家书仅留下十六封,可封封展现出来的却是真挚可感的“民胞物与”的胸怀。如这封【潍县(山东省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作者的堂弟,郑墨)第二书】: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我就想图个娱乐开怀),彼在囚牢(而它却被囚禁在笼中),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有什么理由非要扭曲、压抑这种生物的本性而来迎合我的喜好呢?)至于发系蜻蜓,线缚(绑)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摧残拉扯)而死。夫天地生物,化育(自然界的生成万物)劬劳(劳苦),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絪缊(天地合气)而出。上帝亦心心爱念,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

……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耳。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疏密有序),为鸟国、鸟家。……大率(大抵;大都)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河为池(把天地当作园囿﹝养禽兽的地方。﹞;把长江、汉水当作池﹝养鱼的地方﹞),各适其天(各自适其天性),斯为大快(这才痛快)。比之盆鱼笼鸟,其钜细(大小)仁忍何如也!

儒家提倡博爱,如孟子敎人“仁民而爱物”;我佛大慈大悲,更是极力的劝导人护生、放生。因为万物本因缘和合而生,都有佛性。上苍有好生之德,人又是万物之灵,竟不能体悟天心,如此,万物将如何安身立命呢?我们见到的板桥,不仅宅心仁厚、知书明理,更知天生万物各得其所,不论生命长短,总能活得适时适性。大地哺育一切,所有的生物都能顺着它的本性自然的生长,所以盆鱼笼鸟,并非豢养之道,真正的生趣是以天地为园囿,以江汉为池水,各适其天性与本能,让它在老天安排好的生态环境中过日子,才是具有人性的作法!

看了这郑板桥的家书,明智的家长,该知道如何处理孩子对养宠物的坚持了吧!

附注:郑燮(1639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兴化县人。授潍县令。因岁饥为民请命,开仓赈灾而忤逆大臣,罢归。其为人洒脱,而天性淳厚,诗词兼工;书法疏放挺秀,自成一家;所画兰竹,亦秀逸有致,著有郑板桥全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 对父母或教育者来说,最严重的儿童教育错误,就是对走上错误道路的儿童预言悲惨的结局。这类愚蠢的预言会助长儿童的怯懦,让情况无限恶化。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儿童。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家长或老师可用来培养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