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心产品 声名狼籍引消费信心危机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7月3日讯】(大纪元记者田清综合编译)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上周四宣布禁止进口中国的五种人工养殖的水产品,专家预测,对美国消费者来说,这波黑心海鲜产品的声名狼籍将会严重损害中国产品在美国的信誉及印象,造成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信心危机。这个危机可能延伸到消费产品以外,并且开始打击中国从海尔到联想个人电脑等有品牌的产品。

芝加哥论坛报1日报导,在这个邻近长城的小村子TAOYU有大约20家鳟鱼( trout)养殖场。不过养殖户刘(Liu Yanyan)表示,当地的水源品质跟不上,鱼因为污染开始死亡。她采用中药来挽救她的鱼,一些邻近渔场则用抗生素和其他化学物。

中国的养鱼户已经在世界范围激起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全球最大渔业养殖来源的中国海产业, 是最近一波威胁中国“世界超级商店”名声的一个项目。这个案子突出了中国经济的弱点:中共政府很难跟上经济成长的速度、确保出口品符合全球市场的健康和安全标准。

在被发现含有未经核准的药物和添加物之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星期四决定禁止五种中国养殖海鲜——鲶鱼、鳗鱼和虾等五种水产品的贩售。

海鲜特别能引起美国消费者注意

不过专家表示,黑心海鲜水产品的打击对中国可能特别棘手。不只因为中国是美国海鲜的最大国外来源—占超过五分之一的进口,而是,海鲜特别能引起美国消费者注意。

美国的海鲜消费从1995年的35亿磅大幅成长到2006年的45亿磅。进口海鲜占美国海鲜供应的80%,其中大部分来自亚洲。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海鲜是虾,2006年的进口量达到13亿磅。

智威汤逊中乔(JWT)广告公司大中华区执行长唐锐涛(Tom Doctoroff)预测,“这对美国消费者尝试中国产品的意愿是个重大的伤害。”

中国产品的信心危机

不到90天之后,中国这个一年运送300多亿美元食品和药物到亚洲、北美和欧洲的经济体面临一个潜在的信心危机。这个危机可能延伸到消费产品以外,并且开始打击中国从海尔到联想个人电脑等少有的品牌产品。

海鲜被列入受污染产品名单,这更加深了中国成长中的经济已经超越管理者与安全考量的认知。就像任何品牌一样,中国必须修补公众信心。

奥美公关公司总裁柯颖德(Scott Kronick)表示,“这些问题是中国快速成长特有的弊病。”

美国欲立法强制食品来源标签

纽约时报2日报导,在每一家美国超市,有标签告知顾客海鲜的来源国。不过肉类、农产品或坚果类就没有这种标示。

现在,由于中国进口食物的安全疑虑升高,商品标示法的拥护者相信他们最终会获得支持。

批评人士认为,肉类厂商只是不想让消费知道越来越多的汉堡肉和农产品是进口产品。

原产地标示法的命运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国会修改农业政策时解决。商品标示法之战是由于美国农民面临来自全世界更大的挑战,其中包括巴西的黄豆、乌克兰的小麦和中国的苹果。同时,美国消费者食用更多海外种植与加工的食品。

过去10年,进口食品的金额几乎成长了一倍成为2006年的653亿美元。

提倡原产地标识法的背后思维是,如果给消费者一个机会,他们可能会选择美国的产品,虽然价格比进口产品贵。不过,产地标示法不止是爱国主义或是想帮助美国农民的想法。诉求的部分原因是要求更好的食品监督。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三家日本公司收回数百万组中国制有毒牙膏
日本商店将中国制有害牙膏下架
美暂扣五种中国进口养殖海产
美国禁止进口五种来自中国水产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