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引经入脏疾病―僵直性脊椎炎怎么医?

唐述川

人气: 37
【字号】    
   标签: tags:

就以中医师 唐云先生所着《走近中医》该书之序言所述为开场白……

“越来越多的中医临床治病不求中医医理、中药药性,望闻问切成为形式,疗效不显着,病人不信任,形成了中医现今无奈的局面。而在很多人眼里,中药西用,废医存药似乎成了中医最后的出路,诚可慨也。”

先以近日一病例说明:该患者女性,居桃园,未婚,年42岁,工作于厂界,其病程八年。初期因跌倒伤及左手,其跌倒时左手撑住地面,造成肩部损伤发炎,后投医于整骨、推拿、按摩等(整骨、推拿、按摩本为中医的一部分医方)。而后近八年的病程时间,一直未能真正痊愈。

至今年二月间,病况非常严重,因其左手已无法抬起,手臂肌肉轻轻碰触便感疼痛异常,桡骨与尺骨不能旋转动作,腕部活动受限。患者疼痛难耐,影响工作及生活甚钜。

该患者现投医于省立桃园医院,其主治医师诊断后以五十肩为症,建议唯有手术医方一途,别无他法。患者亦投医于某盛名之民俗疗法国术馆,该师父亦以五十肩为症,并告知唯有他才有能力对治。在台湾,中医也仅能开药方对治,但遇到如此病例,亦无即时有效医方。

中医的医方决不仅止于此,而是我们不理解其中之医理、病理。以该患者而言,非五十肩之症也。故该患者所求医的各医者言,均造成误诊。都未能诊出真正病因,而选择正确医方对治,因而延误病情。一个病经过病程近八年,造成左手几近废物,一位医者如何选择医方?若不从医理、病理,寻求答案,如何对治挽回一双手(该患者的右手臂亦有相同病征出现)。

现在就病理、医理及推理来找出医方。该患者之病因是为初期肩部损伤发炎,又因其跌倒时左手撑住地面,造成肩关节各骨骼之间隔太过密合,若治疗初期除了消炎止痛外,未能将肩关节囊恢复正常之间隔,时间一久便造成肩关节周遭筋、经、络、脉、神经、血管或淋巴管产生病变,最终使得肩胛骨与肋骨间组织炎症产生沾黏病况,造成肩关节无法活动。

知其因,解其果,因此中医的医方是只要能消除其沾黏病况,其肩关节自然能恢复活动。

笔者曾撰述老祖先神农氏的医术其针灸手法非仅对穴位经络施针,而是筋、经、络、脉、神经、血管等皆可因症施针。因此依此病例,施针于肩胛骨与肋骨间,消除气滞,无须服用任何药物或手术。

笔者撰文之时,该患者已有三次治疗,手臂已能自行抬起与肩高,腕部亦能活动自如,因此患者对传统中医更具信心,此为传统中医针灸手法之灵活妙用。


photos.com

同理,僵直性脊椎炎此病,非真病也。其病理起因是患者可能咳嗽,或打喷嚏,或脊椎骨受碰撞,或脊椎骨运动施力方向错误,造成损伤埋下病因,使脊髓中枢神经系统与周边神经造成拉扯损伤,使气的路径受阻,经过一段致病时程后导致经络气滞,经络气滞其影响甚大,往往影响五脏六腑之功能性,这也解释僵直性脊椎炎会引发不同之并发症,患者年龄层又广,待患者自觉身体不对劲时,已经成病矣。就算西医的基因检查是阴性反应,也不表示完全不会得到此病,基本上该病与基因并无直接关连性。

由中医师 刘力红先生所着《思考中医》里,曾提及“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从未病到已病,从未成形到已成形,……为医者不但要善于治病,更要善于识病。”神经受损是未病的因,造成僵直性脊椎炎是已病的果,那僵直性脊椎炎怎么医呢?基于识病之后,僵直性脊椎炎为引经入脏疾病。

一般我们只有见到已成形的症状表现,而对治的医方也限于减轻疼痛、保持脊椎活动范围及功能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此为医症状而非医病因,不能由病因直接对治所以难医。引经入脏疾病在传统中医以用针疗效最快,但须从神经系统下手。

笔者有幸得见老祖先神农氏的医术,遂研究其对治疾病的医方内,医理病理的智慧,发现这是传统中医的实证医学。经络往往影响器官组织的功能及正常运作,因此经络气滞时的病症(如引经入脏疾病),必以外攻(针灸)内应(中药)之法对治。笔者肤浅之医理病理及病例探讨尚祈医界先进参考。(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