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文娱区重新包装出台

人气 17
标签:

【大纪元9月13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香港最大型的文娱艺术建设“西九龙文娱艺术区”经过9年多的扰攘,重新包装后,昨日再度出台。

政务司司长唐英年表示,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在运作的首46年,可以为香港累积710亿元的增值额。香港政府打算先向项目拨款190亿元,预料从卖地收入中收回。唐英年又说,这个项目可以为香港建造业创造超过11万个职位,每年吸引超过450万游客来港,预计会额外带来37亿元的旅游收益。

忧以文化为名发展地产

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是前行政长官董建华在1999年提出的计划,由于该区属于香港维多利亚海港旁边的黄金地段,所以土地如何发展在香港极受关注。社会和传媒的批评焦点是该项目会否演变为另一个以文化为名的地产项目。

唐英年表示,会分开处理文化设施及地方安排。他又说,整个计划会以文化作主导,其中四成是商住楼宇,而这些设施的收入可以补贴文化设施方面的亏损。

2003年西九项目决定采用单一招标的方法,惹来一些地产商大力反对。批评者指出,香港数码港当年也是单一招标,结果令科技项目演变成地产项目。

到了2005年,在曾荫权任行政长官期间,迫于舆论压力改变了单一招标的形式,并建立委员会重新检讨项目的发展方法,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建成后,香港的文化设施将增加37%,文娱艺术场地座位则会增加50%。

曾经统筹发展西九文娱艺术区的前政务司司长许仕仁表示,研究过西九文娱艺术区的融资方案,认为文化项目一般不能收支平衡,若无公帑的补贴,难以吸引私人机构参与营运。

被批缺乏文化软件投资

立法会西九小组委员会主席梁家杰指,政府建议的西九文娱艺术区,对文化软件投资不足,无提及如何筹集培养文化的资金,亦无探讨如何将西九变为文化催化剂,令本港成为文化大都会。对于文化用地是否过少,他指要再详细研究,但仍认为政府今次的咨询不足。

对于西九龙文娱艺术区的咨询文件卷土重来,本土行动成员朱凯迪在独立媒体撰文批评港府为免再蒙上“以文化包装地产”的“不白之冤”,港府致力把讨论导向如何发展更好的文化硬件和软件,一批文化精英也会出来警告:“西九发展、刻不容缓”。豪宅地产项目当然没有消失,只是隐身为“融资方法”,尽量不去抢博物馆和剧院的风头。

朱凯迪指,填海区的发展跟旧区重建理应“密不可分”。西九龙填海计划在香港政府口中,是重新规划都会区的承诺,在旧区居民心中,则是生活空间增加的盼望。但居民发现政府的市区重建工作,根本没有改善生活或降低密度,相反是为地产商谋靓地,兴建比原来庞大数倍的巨型楼宇,如朗豪坊和“窝八”是两个突出的例子;再加上私人发展商的单幢式重建,整个九龙市区的楼宇密度比十几年前更高。◇(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香港首间汽车影院开业
江西涉黑第一案 九江中院杠上《中青报》
西九龙公路4车相撞有人伤
私家车西九龙着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