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引渡条约惹争议成为澳洲焦点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9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亚当斯Shar Adams采访/朱丽编译报导) 继本周悉尼难民营里一名中国籍男子吞服刀片抗议遣返不公的案例后,这份在亚太经合会(APEC)期间中澳双方签署的“遣返引渡条约”顿时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在亚太经合会期间,中澳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打击国际犯罪的合作条款,其中包括这份“遣返引渡条约”。然而,本周悉尼发生的中国籍难民(简称”DP”)为了抗议遣返不公而吞食刀片的意外事件则引起法律界与政治界人士对中国当前法治成熟度的关注。

据悉,“DP”持有商业签证并在澳洲居住了10年。4年前,因中方突然提出一份旧的绑架谋杀案逮捕状,他被澳洲移民局取消了商业签证,并被关押在悉尼难民营里等候遣返。然而,根据庇护“寻求人资源中心”(ASRC)主任柯尔(Pamela Curr)表示,那份所谓的逮捕状并无法成为澳洲法庭内的有效证明文件,因为该逮捕状里除了姓名与省分外并没有出生年月日、职业或是教育程度等任何相关讯息来佐证“DP”就是逮捕状里的犯人,而在中国同一个省中同名同姓的又大有人在。“怎么可以这么草率的把人遣返回去面临酷刑,并极有可能是死刑呢?” 柯尔说。

民主党参议员巴特莱特(Andrew Bartlett)向本报记者表示,“DP”的案例突显出“遣返引渡条约”的严肃性。他强调“遣返引渡条约”必须要通过国会以及联合委员会的批准才能生效,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了解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真正令我担忧的是中国当局能利用它来随便定罪并大肆抓补异议人士。”巴特来特说。

国际非政府组织“人权观察”的亚太区研究专员碧贵林(Nicholas Bequelin)说:“当前中国的法律体系的确非常糟糕,不但法治机能不全,而且司法机关缺乏独立性,当权者的作为又倾向于使其恶化。” 碧贵林在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中提及:“地方政府的集权与腐败根本无法传达老百姓的声音,而近年来新的北京政府也没有改善这个问题的迹象。”

澳洲人报驻北京特派员克里可(Rowan Callick)在去年底的报导中也提及随着2008年奥运脚步的迈近,中国当局在控制言论方面有加强执法的趋势。克里可指出多名人权活跃人士已经陆续郎当入狱,如著名的获奖律师高智晟以及纽约时报研究员赵岩。

更令人讥讽的是当亚太经合会大声喧嚷着环保议题的同时,中国最著名的环保工作者吴立红却仍因为揭发太湖污染案而被关押狱中。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澳洲乡村学校巴士都将安装上安全带
澳台侨举行牵手护台湾加入联合国集会
遭父亲遗弃澳洲火车站小女孩将与外婆团聚
中文热强强滚 澳公立学校明年可能列入必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