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美术

文艺复兴盛期(6)–达芬奇的《圣.杰洛姆》

周怡秀
font print 人气: 16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圣.杰洛姆是个知识广博的神学家(后来成为神父),生平致力于修订圣经,并将希伯来文旧约圣经翻译成希腊文。大约公元370年他离群隐居到沙漠中苦行,他曾经为一只受伤的狮子拔除脚掌上的刺,从此狮子成了他隐居时的伴侣。一般人多把圣杰洛姆画成学者的模样,然而达芬奇却将他画成形销骨立,衣不敝体的苦行僧。圣人的右手拿着石块,敲打自己的胸口以驱逐脑中的邪念。躺在前方的狮子微微张口低吼,彷佛对老人的自责有所回应。


1480年作的《圣.杰洛姆》(St. Jerome)103 x 75 cm; 收藏于罗马,梵第冈(Pinacoteca Vaticana)


《圣.杰洛姆》局部

圣者的姿态正好展示人体骨胳肌肉在特定动作下的牵引关系,足见达芬奇对人体解剖已经颇有研究。在达芬奇记录解剖的手稿中,有一些关于颈部连结到肩膀、胸部和手臂的肌肉描绘,也可能和这幅画有关。



达芬奇笔记中关于解剖研究的手稿

画面后方的岩石和远山诗意而神秘,是典型的达芬奇式的背景。这幅画曾经遭到损害,圣者头部的区域在18世纪时被锯下,19世纪才修复。@*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2月18日至12月26日,新唐人圣诞晚会在纽约百老汇的Beacon剧院连续上演十场,每场演出结束后,中西观众的热评如潮:“真的美极了”、“世界一流演出”、“独一无二的晚会”、“这演出真为华人争气”……;世界顶级著名小提琴家Soovin Kim说:“毋庸置疑这是一场伟大的演出!”有评论说,表演开启了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 【大纪元1月4日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采访报导)四川南充市顺庆区辉景乡两位访民的女儿在一年多前突然死去,其尸体中的内脏及器官在家人未知的情况之下被解剖并被取走。一年多以来,为了寻找女儿死因,该两位访民不断上访,却遭当局的拘留及殴打;他们向当地媒体反映事件,消息也全遭封锁。
  • 从十四世纪的乔托开始,意大利的艺术家们出自于对希腊罗马古典美学的向往,开始重视对自然的观察与对物体真实表现。十五世纪的马萨其奥(1401- 1428)更往前迈进一步,成功的以透视法和光影法制造了立体的三度空间。此后近百年间人才辈出,虽然在技法上仍属摸索和实验的阶段,然而形成的艺术风格已经多样而可观。当代的人自己也意识到所处的时代非同小可。如十五世纪中叶的马提奥.帕米利就曾说:“感谢上帝让我出生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在这时代中已经有许多才德并茂的人,其数量之多,越过以往的一千年。”确实,艺术上的蓬勃发展带动着社会风潮,几乎遍及于人们生活所接触的、所看到的一切,艺术家和他们的活动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人们就在街谈巷议中见证着美术的成长。意大利人把这成果丰硕的15世纪叫做“Quattrocento”[1],后来成为艺术史上一个傲人时代的代词。这些先辈的努力奠定的坚实的基础,为文艺复兴盛期开启了大门。
  • 1474-76年,达芬奇创作了他第一幅肖像画﹕《吉妮芙拉.德.宾琪肖像》
  • 〔自由时报编译胡立宗/综合柏林14日外电报导〕意大利艺术家达文西的创作“蒙娜丽莎”闻名于世,但画中主角的身份一直成谜,有些人甚至猜测蒙娜丽莎只是代表完美女性的虚构人物,但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最新发现首度肯定,蒙娜丽莎就是佛罗伦斯商人之妻丽莎.洁萝笛妮。
  • 1476 -1480年间,达芬奇画了一系列的圣母子的草图和两幅油画 。油画技法略有不同,但内容相似。其中这幅《康乃馨圣母》构图和空间处理比《拈花圣母》较复杂一些,笔法也较拘谨。然而衣纹丰富而自然的变化,背景壮丽的远山从金色、紫色随大气消失到天空的渐层变化、水晶花瓶和花朵的生动细致以及婴孩皮肤的弹性,都远远摆脱了维洛其奥的画室的风格,成为达芬奇个人无可取代的特征。
  • 国立台湾博物馆举办“捷克城堡与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欧洲中世纪城堡台湾巡礼,有近百件捷克珍贵文物精彩亮相。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看得见的红楼梦”特展,展览以经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为题,引领观众从物件反映出来的人情物趣,走进文学、艺术交织的美学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贵族世家的荣景,看见《红楼梦》的绝美与哀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