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互动】沪磁浮列车冲击中产阶级(1)

【大纪元1月28日讯】(新唐人热点互动采访报导)

在线收看
下载收看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热点互动》直播节目。上海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的磁浮列车营运线,这个事情听起来是很不错的,但是却被为数众多的民众以“电磁辐射不安全”为理由,走上街头反对这个事情。

在这之后,上海市政府对于维权抗争的民众,它处里的过程是依照市委书记的一个批示:“冷处理、徐图之、慎用警”。那么这个事情、这个批示听起来好像也蛮不错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推敲的话,会发现其中有很多蹊跷。

所以在今天我们30分钟的直播节目里面,我们请到了本台评论员横河先生来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事情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有哪些事情是我们所忽略的?

另外,对于这个事件造成了中产阶级的一些冲击,他们的反应是什么?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因应措施?最后,对于中共政府在和民众之间意见不相同的时候,对于民众有强烈的反应的时候,它们的因应措施又是什么?

我们欢迎所有关心这个事件的全球华人来加入我们的直播现场,那么也欢迎您打电话进来和我们一起探讨,首先我们欢迎特别来宾横河先生。

横河:元先生,你好。

主持人:横河您好,是不是请您跟我们观众朋友介绍一下,这整个事件发展的过程?那么首先先跟大家讲一下什么是磁浮列车。

横河:这磁浮列车是属于一种高速的列车,早期的时候,在欧洲有一种说法就是当轮轨列车、就是我们看到有轮子的这个轮轨列车,当它到了每小时275公里以上,它的车轮和轨道的黏着力就降低了,就没有了,也就是说轮轨列车有个极限。

那么就要找个替代方法,就是将来要有高速列车的话,超过275公里怎么办?所以就有个德国人在1920年提出了磁浮列车,他利用磁性“同性相斥”的原理,再加上直线电机的推动,设计了这个磁悬浮列车。

后来呢,德国和日本都在独立发展这种列车,欧洲很多国家也都参与了,但是后来法国发现在高速的轮轨列车做了一次每小时317公里的运行,没有出现人们预料的那个极限问题,所以后来法国就退出了这个计划,欧洲很多国家也都退出了。那么德国还在继续做,日本也在做,他们俩分别发展,但是呢都没有达到商业营运的结果。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一般的这种轮轨列车,因为技术上比较成熟,所以像法国还有一些其他国家,他们既然在这个成熟的技术上可以继续进行,他们就不再继续参与这个磁浮列车,是这样吗?

横河:对,是这样的。

主持人:那么这次这个事件,我们知道上海有这么多的民众起来反对,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横河:我想最主要原因,首先它是一条所谓的优化方案,那么这个方案是在去年12月27号的时候,在上海市规划局的一个网站上面贴出来的,贴出来后,因为这个网站很少有人去看,它这上面也没有公布具体线路,所以很含糊。

那么有一个小区的居民在那上面看到了google的照片,发现他们认识自己的小区,因为走过的这一段都是有自己房子的,属于中产阶级,那么他们都是一般高技术阶层的,所以他们一看都认识。这才想起来,然后就想办法互相通知,然后按照规定,因为那个网站上公布了几个电话、几个电邮,你可以去反映意见,公示期间到18号为止。

那么这个公示期间,他们发E-mail也好,打电话也好,电话没人接、E-mail没人回,也就是常规的就是找不到任何人可以沟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开始了叫做“晚上七点半的集体散步”。

主持人:邀请大家市民一起来,

横河:邀请跟这个事情有关的人,大家一起出去散步去,那么也有一部分人写了很多文章贴出去。后来上海市就对这个事情比较重视了,重视以后就和社区举行了几次会谈,参与会谈的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和这个小区的居民。

谈的过程当中,有人反映说,市政府这一方和工程师这一方和民众之间基本上处于一种辩论的状态,并不是在心平气和的谈问题。所以由于和政府方面没有办法再沟通,所以他们又扩大了步行的范围,到了1月13号有一次人民广场散步;14号到南京东路集体购物,因为南京东路是属于买东西、消费的地方,就举行了这么两次。

主持人:那是属于比较热闹的地方。

横河:到了15号《解放日报》就发表了一篇社论,这篇社论很重要,这篇社论标题为《既要善于倾听、也要善于表达》。在中国大陆生活过的人就知道,一讲社论就是给一件什么事情定性,大家都记得“六四”事件。

主持人:“六四”事件就是因为《解放日报》的社论?

横河:《解放日报》是中共上海市委的机关报,原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后来中共办了《新华日报》以后,就把它交给了上海市委办。所以一出社论,大家就知道要定性了,“六四”的时候就是因为426社论,所以大家就觉得如果不上街、要求政府退让的话,将来会秋后算账!

主持人:这一走下去就没有回头路了。

横河:对,社论就起这个作用。

主持人:我在这边提醒一下电视机前面的观众朋友,今天我们的节目是热线直播,在北美的观众朋友欢迎打电话6465192879;中国大陆的朋友也欢迎您打免费电话进来,先拨打4007128899、再拨打8996008663。请横河先生继续您的评论。

横河:社论一出来以后,民众情绪就上来了,为什么呢?因为散步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宪法规定民众应该是有集会、结社的自由,所以民众完全是可以去游行的。

但是大家知道共产党不让大家游行,因为大家在上海还有一次“反日游行”的体会,那么政府怕反日游行到最后转到政府,很快就把它压下去了。所以他们就选择了最不容易被抓到小辫子,最不容易被套上罪名的方法。

主持人:到最后,他们就采取散步的方法。

横河:结果《解放日报》社论仍然给他们定性,说他们这样是“过激的街头政治”。

主持人:但是这件事情就有一个问题,这件事情在一开始的时候,第一个、官方只在它们的内部网站上面公布了这件事情。我们知道一个重大的决策,尤其是牵扯到附近相关的民众,这些民众最主要的理由就是电磁辐射不安全。像在德国他们是有300米的安全距离,可是我们知道,在上海这条路线上只有22.5米。

横河:现在是只有0米,没有不安全区,全都是在安全的范围内。

主持人: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知道电磁辐射对健康会有很大影响的,所以人们的做法应该是很正确的、很正常的一种反应。那为什么这件事情人民不能有正常且正确的管道跟政府做沟通呢?

横河:这个就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我们可以分析《解放日报》社论有两点,第一点:政府是倾听群众意见的,什么叫做倾听群众意见呢?它表示以前有一些重大工程,但是偏偏它没有提这个工程,也就是说隐含的是,“有些我已经征求过你们的意见了,也许这个没有”。这个是潜台词,读中国的报纸就那么读的。

实事上这个就是没有,它偷偷的放在一个网站上面,它知道大家都会反对,因此想生米煮成熟饭,我一旦过了这个公示期,就算已经征求过你们的意见了,可是你们没有意见。

主持人:那是你们的问题了,你们没有把意见表达出来。

横河:事实上这个网站没人看、报纸不登,谁能找得到?这是偶然间别人找到的,所以它就用这种方式来蒙混过关,然后一旦过了公示日期了,就说我们已经倾听过你们的意见了,是你们当时不表达,现在你们就是在破坏和谐,所以这帽子很容易戴。事实上现在公示期间,人们表达意见,它还是说人家在破坏和谐,这就是中国政府做这些事情的所谓论证过程。

这不是磁浮列车一家如此,很多都是。就像前段时间有一个非政府组织的人去考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西线工程说得很好,在唐古拉山取水,在枯水季节把水向上下游放了,水多的时候就向北方引。

结果人家去一看,唐古拉山4千米高原的地方,一年有4、5个月是冰封的,也就是说枯水季节全是冰冻的、没水,你要建水库的话,寒冻都冻起来。那他们就反映到“黄河管理委员会”,问你们这个计划说枯水时可以取水,可是枯水的时候根本就是冻住的,怎么取水?他们说这个不归我们管,我们只管工程的可行性。

主持人:这就是一个让人很不解的地方,像这种重大的民生工程,比如像上海磁浮列车,它只是一个支线而已嘛,它全长是蛮长的,像这样一个重大的工程,在西方国家或在台湾的话,如果是国家的工程,你要经过立法院,如果是在市里面的话,那它要经过市议会等等的讨论。

首先,重要的讨论是在工程之前要先讨论需求,到底合不合需求?有没有这方面的需要?各方面做了慎重评估通过以后,才进入下一步工程的评估。所以在大陆上它们没有所谓第一步需求上的辩论过程吗?

横河:没有需求的过程。这都是属于面子工程或领导工程,当一个领导决定这件事情要做的时候,大家再搞一些科学家来论证,这个论证是大家来开会,如果真的有专家反对,就重新找一批人来论证,一定要把它论证到通过为止,所以它这种工程并不是有需求…

你还没听说过,三峡大坝建的时候, 80年代、70年代准备建大坝的时候,它派人到各省去,说一旦建了三峡大坝以后,我们要供电了,你们要多少电?它先是说你们能不能消费电、消费多少电?到处去推销电,那时并不是人家需要电,它是我要建了,然后找理由说,你看人家要电。

主持人:这是很有趣的过程。我们现在有一位旧金山的王女士在线上,先听听王女怎么讲,王女士请说。

王女士:我是想说对于中共来说,它所玩的把戏都是一样的,就是欺骗人民、欺骗群众,它没有真正的为人民、为老百姓做事。像台湾的“核四”,那真的很多人反对的时候,政府牺牲了这么多金钱,还是把它缓下来了。

可是中国你三峡这么大的工程,多少人反对,现在的移民都是受了很大的灾难,可是它就是要进行。不管任何事情,只要政府决定了,它一定要做,做的目的是什么,都是为了共产党一党之私利。好,我就说这些。

主持人:非常谢谢您,王女士。我们再回到现场,横河先生,刚刚王女士所提到的共产党的决策过程,就是我先决定了,党先决定要做这件事情,然后就像您刚刚讲的,它去找一批人来,所谓的专家学者,也许真的是专家学者。但是完了以后,里面只要有反对意见的,跟它要做的目标不符合的这批人就换掉,再换另外一批人进来,直到整个事情通过为止,是这样一个过程?

横河:是这样一个过程。因为大部分人并不敢公开反对,但是如果有坚决反对的,就把他排斥在论证的范围之外。最典型的就是三峡(大坝)建的时候,把黄万里排斥在外,黄万里是坚决反对建三峡大坝,最早黄河的三门峡他也是反对的,所以根本就不让他参加决策过程、论证过程,这是它们的一个把戏。

(待续)

(据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录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热点互动】馒头国标和大国治理(二)
【热点互动】馒头国标和大国治理(三)
【热点互动】馒头国标和大国治理(四)
【热点互动】城管打死人的思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