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传染病介绍:伤寒与副伤寒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认识疾病
(一)疾病确认
罹患伤寒与副伤寒常见症状有:持续性发烧、头痛、不适、厌食、相对性心律减慢、脾脏肿大,身躯出现红疹、咳嗽,成年人较常见有便秘或腹泻,淋巴组织病变。尚有轻微或非典型之感染。
伤寒之末期若不治疗,回肠之集合淋巴结Peyer’s斑溃疡后会造成小肠出血或穿孔(约占百分之一患者)。发烧不出汗、精神不振、重听、腮腺炎均可能发生。若以适当抗生素治疗,致死率可由一般的10%减低至≦1%。以抗生素治疗之复发率一般为15~20%,而未治疗之复发率为5~10%。地方性流行者,常见有轻微症状或不明显之症状。副伤寒之症状较轻,致死率也较低。复发率约为3~4%。感染伤寒或副伤寒与一般沙门氏菌引起之感染只有肠胃炎症状多所不同。
发病初期可由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病菌,1星期后可由尿液及粪便中分离之,以抗生素治疗后,仍可由骨髓中分离病菌。

(二)致病因子
伤寒之病原菌为:Salmonella typhi。副伤寒之病原菌为: Salmonella paratyphi。有三种血清型:(1) S. paratyphi A;(2) S. paratyphi B; (3) S. paratyphi C。
(三)发生情形

世界各地均有发现,由于卫生设备之改善,许多地区已经绝迹。目前伤寒病例大多由国外地区移入。世界各地多发现对有效抗生素之抗药菌株。亚洲、中东及中南美洲甚且发现多种抗生素之抗药菌。
副伤寒之散发性流行常被忽略,美国、加拿大甚少发现。副伤寒血清型A型较常见、B型及C型更少。
近几年来,台湾每年约有50~100例的伤寒通报病例,其中约有40例左右的确定病例,副伤寒部分则约30-70例通报病例,其中约10例左右的确定病例。流行季节大多集中于夏季居多,而因出国旅游境外移入伤寒病例约占总确定病例数的10-20%;副伤寒约占50%,好发年龄常见于成年人,但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亦有较多数病例发生。
由于伤寒与副伤寒属肠道传染病,在自来水不普及或环境卫生较差的地区,特别容易引发流行,据统计近年来因出国旅游常见感染地区分别为印尼、中国大陆、柬埔寨、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因此,前往上述热带、亚热带或流行国家旅行者,应特别留意饮食卫生,以免带病返国。

(四)传染窝
人为伤寒与副伤寒之主要宿主,少数家畜可能为副伤寒带菌者。对大部分地区而言,粪便带菌者多于尿带菌者。患者经由急性期或轻症期及无症期转变成带原期。中年妇女转变成慢性带菌者最为常见,带菌者常伴随胆囊病变。英国发生副伤寒流行时,有人发现乳牛之奶和粪便中含有副伤寒B型病菌。

(五)传染方式
因食物、饮水被患者、带菌者粪便及尿所污染而传染。有些地区污水污染河床,其中的贝类成为传染媒介。有些地区以粪便当肥料,结果使水果、蔬菜成为传染媒介;带菌者在处理乳制品时其手指也会污染产品。苍蝇可能散布病菌于食品中,病菌在食品中增殖而达到可致病的数量。

(六)潜伏期
潜伏期长短因感染病菌多寡而不同,一般为1至3周。副伤寒潜伏期为1至10天。

(七)可传染期
感染后1周至恢复期,病菌存留在排泄物中均为传染持续期;副伤寒之传染持续期为1至2星期。伤寒患者若未治疗,约10%有3个月之带菌期,2~5%成为永久带菌者。少数副伤寒患者变成永久性胆囊带菌者。

(八)感受性及抵抗力
一般人无免疫力。患胃酸缺乏症者更容易被感染。病愈后、无症状感染、预防注射后均有相当免疫力,但如吃入大量病菌会发病。地方性流行区之学龄前及学童最容易被传染,但伤寒侵袭率通常随年龄之增长而减少。

(九)病例定义
1、 临床病例:持续性发烧、头痛、不适、厌食、脾脏肿大、身躯出现红疹、成年人较常出现便秘或肠泻、淋巴组织病变。
2、 实验室诊断:经实验室病原分离或生化反应试验,检出Salmonella typhi或Salmonella paratyphi A、Salmonella paratyphi B、Salmonella paratyphi C等阳性。
3、 确定病例:经实验室证实感染伤寒、副伤寒A、B、C者。

预防保健
(一)使用冲水马桶式厕所,养成餐前便后正确洗手之习惯。厨房工作人员、护士及托儿所员工特别应注意洗手。

(二)粪便应排入污水系统。厕所内要消灭苍蝇。充分供应卫生纸以免粪便污染手指。野营时,粪坑应远离营区,且设在饮用水源之下游。

(三)旅行或野营时,个人或团体用水应煮沸消毒。

(四)以纱窗、杀虫剂喷雾法或含杀虫剂诱饵来杀灭苍蝇。经常清除垃圾、厕所加装纱窗,使苍蝇无法孳生。

(五)食物之处理保存要特别小心,最好冷藏保存。公共场所一样要注意卫生,若对餐厅食物没有信心,应选用热汤类,水果最好自己削皮。

(六)鼓励以母奶喂养婴儿。婴儿饮用之水及冲牛奶水应煮沸。

(七)禁止雇用带菌者为厨师或护士。

(八)伤寒:疫苗分为S. typhi菌株Ty 21a制成口服活疫苗(须至少三剂)及含多糖Vi抗原疫苗(须一剂)已上市。先在数周内打两针,以后每隔3年作追加注射。Vi抗原疫苗比全菌体疫苗较少副作用,而具相同之免疫效果。但是,若吃下之病菌数量太多,预防注射并无效用。

副伤寒:目前尚无疫苗可用。死灭菌体疫苗副作用大而无效。含副伤寒A及B菌体之疫苗也有副作用,对副伤寒无效。

由于台湾不是伤寒疫区,这些疫苗不需要常规接种,通常美国境内或前往已开发国家旅游并不必打预防针,只有要到疫区旅游或经商者或是与伤寒带菌者有亲密接触过的人才须接种,最重要的还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有效避免感染。

治疗照护
(一)病人急性期时,必要时得住院隔离治疗;并配合卫生局追查感染来源和采检消毒等措施。加强患者、恢复期带菌者个人卫生习惯。强调便后及煮食前正确洗手之重要性。发病后一个月及停药48小时后,进行连续3天(每天1次)新鲜粪便采检,3次检验均为阴性,方可解除列管。

(二)慢性带菌者需经连续3个月(每月1次)新鲜粪便采检,采检前48小时不可服抗生素,3次检验均为阴性(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加验尿液)方可解除列管。若无法取得新鲜粪便时,得采取灌肠检体。长期带菌者常见患胆结石或胆功能障碍疾病。即使患胆病,长期使用 Ampicillin或Amoxicillin加Probenecid或Co-trimoxazole可能有效地治好伤寒带菌者。初步研究指出:第三代Cephalosporins及Quinolones之效果极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