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克:奥巴马的医疗改革计划(中)

鲁克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0月27日讯】奥巴马医疗改革计划是要加大政府监管,践踏自由市场。

1.GIs和CRs监管法造成保费上涨,民众退保

在奥巴马的眼里,药商业主总是贪得无厌,保险公司的CEO就像德拉库拉。当他谈到美国面临医疗保险危机时,气愤地说:“就是因为这些人从工薪阶层已经那里赚了大把大把药费,保费……他们简直暴利。”奥巴马宣称,如果他执政,要彻底改变保险业的现状。他要重新规范保险业主,不允许他们因为所谓“健康因素”而拒绝客户(GI),也禁止把保费和相关的年龄以及健康状况挂钩(CR)。

奥巴马的计划是要加强对私营保险公司的政府管制。刚刚我们提到的GI和CR,是两套监管法律。所谓GI法,中文意思是保证批核保险法 (guaranteed issue);而CR法,是社群评分法(community rating)以整体受保社群的医疗历史来评定保费)。

GI法规定保险业主必须接受一切合格申请人的投保,而不管他目前的健康状况等其他关键因素,而CR法则禁止保险业主根据客户的健康状况来调整保费,严厉限制基于年龄以及性别来制定相应的保险级别。这些听起来都很不错,政府以为这样可以保障年老体弱者能够享受保险,不会被私营保险公司拒绝或勒索过高的保费。

理想归理想,可是执行之后却事与愿违。在执行GIs的州出现了大量退保、保费上涨的现象。

由于保险业主不允许拒绝高风险的人来投保,而且又要为那些本来就有慢性病,本来就存在健康问题的人提供完备的医疗护理,直接导致了他们的成本(支付的医疗费用)急剧攀升。为了降低成本,他们就提高其他人保费。健康有状况的,有疾病了的客户的确享受了补偿,但是对于年青健康客户则不然,对于他们来说,这很不公平,与其现在白交保费,莫不如等老了,等身体出现状况,需要保险时候再去买也不迟,反正也有GI法支持!!于是年轻健康的民众,有的推迟购买保险,有的干脆退保,或者选择放弃。

这些人的退出,反过来促成保费上涨。有些保险公司因为没有利润,干脆不做医疗保险业务,有的索性关门大吉。造成保险提供商大幅减少,而对于民众来说,选择范围也就减少了,那就不得不接受高保费的现实。

CR法中诸多的限制也同样会造成负面效应。CR法要求保险公司对健康状况良好的和年老多病的客户都收取几乎相同的保费。假设大家的保费都一样,而且月缴都很低,那么支付给高风险,健康状况不好的客户的医疗费用怎么弥补?如此一来,保险公司为了补贴给高风险的群体,宁愿让每个人都缴多一点,提高整体保费以降低成本。

许多州,例如马萨诸塞州,纽约州,肯塔基州,新罕布什尔州,西弗吉尼亚,佛蒙特州,在施行GIs和CRs之后,都因此出现了保费大涨的情况。

GIs和CRs 被人喻作压挤气球,你越挤它越凸。一些州在执行GI和CR法之后,出现的问题接二连三,最后,肯塔基州和新罕布什尔州干脆放弃了这类管制。华盛顿州则不得不删除GIs和CRs中约定的部分条款。尽管如此,美国民众普遍认为这类健康保险监管,还是过了度,更是医保成本增加的罪魁祸首。

美国传统基金会为此做了一项研究,把管制严格的州和管制轻松的州作比较之后发现,前者的参保民众,平均每人每月所缴的保费要多出100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调查也发现,GI和CR法律条款确实造成很多人放弃保险,其中纽约州在1993年执行GIs和CRs之后,约有50万人退保。

奥巴马口口声声说支付能力是保险覆盖的唯一障碍,保费太高是民众无法购买的主要原因,可是他自己推崇的那套强制的监管政策,反而让许多州保费上涨。如果民众买不起,将来奥巴马就得不得不加税来补贴,这样的计划只能加重财政负担。

2.医疗保险的利润率并不高,政府干预造成保险公司关门

奥巴马在初选时候说,保险公司拿出保费的85%来支付医疗护理,才是合理的。他认为医疗保险行业存在暴利,并让管理层赚得盆满钵满。他要迫使保险公司压缩行政管理开支,用政府监管的方法来杜绝保险公司的浪费。而事实是,传统意义上的保险(医疗保险)只有5。5%的利润率,而HMOs保健组织(管理式医疗保险机构)的保险利润率只有3。8%(http://www.joepaduda.com/archives/000025.html)

保险公司有些方面的支出是很必要的,比如确保慢性病人受到合适的护理,而不是滥用药,或多领药,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治疗成本,可是奥巴马却要强制保险业主放弃这些措施。

在美国,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州政府对保险公司执行所谓的“最小花费“的监管。肯塔基州执行过这类监管,结果造成大量的保险公司退出医疗保险的市场。

奥巴马誓言要调查并起诉一些企图垄断市场的保险公司。说这样话,实在有点离谱。美国从事保险行业的公司有很多,并没有所谓的垄断情况,据统计,光加入美国医疗保险供应商协会(The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ealth Insurers)的成员就多达1300家公司。

3.奥巴马设立NHIE的目的是让GI和CR法等监管法大行其道

奥巴马在计划中说要设立一个NHIE全国医疗保险交易所(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Exchange)。

这个NHIE机构,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作为信息交流平台和一站式销售机构(来一趟,都能搞定),协助民众评估和选择保险。民众可以来这里咨询,选择合适的保险购买。

第二,作为全国保险公司的监管机构。对保险行业建立一套规章和标准,来确保各项保险政策公平合理,触及范围更广,保费更容易负担。对于保费管理,要求在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基础上,收费公正并留有价格竞争的余地。

(奥巴马试图通过NHIE机构,来实现其全民健保计划NPH(National Health Plan)。NHIE主要面向那些目前既不享受雇主提供的医疗保险,又不符合条件参加已有的公共医疗计划,例如Medicare(联邦医疗保险)、 Medicaid或SCHIP(美国专门针对65岁以下贫困家庭及儿童的政府医疗计划)的未参保的民众。)

有了NHIE机构,他的监管理想可以付诸实现,比如要求在NHIE销售的保险计划的福利待遇必须要达到NPH的水平(类似FEHB 的福利待遇)严格按照GI和CR法来操作,提高保费以及高于平均保费的收费都要交由NHIE机构审批。

4.奥巴马要对制药业开刀,放行“再进口”把美国制药业的未来付之一炬

对于制药业来说,最让他们担心的是莫过于奥巴马加入参议院健康、教育、劳工与养老金委员会(该委员会监督药品管理规章制度和生物医药研究)。民主党议员一直对制药公司虎视眈眈,谈到管制,奥巴马算是其中的前锋主力。他经常批评说,他们的药费太昂贵,对美国民众肆意盘剥。奥巴马更指责他的竞选对手麦凯恩是他们的帮凶。奥巴马阵营推出一个长约30秒奥巴马的竞选广告–《拥抱》,攻击麦凯恩。广告截取他与布什拥抱、与说客走在一起的画面,低沉旁白讽刺说:“这些(代表大企业利益的)说客正帮他开展欺骗性竞选宣传。数以十亿美元计的税收流入石油和制药公司,像你这样的家庭却几乎得不到丝毫好处。”

奥巴马在广告中不会提到这些“贪婪“的制药公司也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药物,也正因为他们的努力,他们的研发,无数病患得以治愈,无数条生命获得挽救。在过去的20年间,美国制药公司几乎研发了全世界将近一半的重要专利药品。而且平均来讲,每一种新药品上市,要耗费掉一个公司12-15年的时间以及 8亿美元费用。(http://www.cptech.org/ip/health/econ/dimasi2003.pdf)如果还要继续研发创新,保险公司这些费用必须要弥补。

的确,美国人购买的药品是很贵,加拿大的药品价格相对便宜。但是,这有一个背景,就是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都实行了药价管制,他们拒绝用市场价格收购美国的药品。制药公司只好另外规划海外市场,给他们优惠的价格(品牌药品价格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二),当然批量生产药品的费用比研发的支出要少很多,但正是因为美国民众付了实价,承担了主要的研发费用,这些国家才可能搭上顺便车。而且法律上,也保障了这种不同价格的平行市场互不影响,例如:美国海关及边防机构及联邦药物管理局宣称,从国外购药带入美国,从原则上讲是非法的。

(注:原因是这些药物被视为“未获批准,标签不对,及(或)掺假“。然而,联邦药物管理局(FDA)制定了一份“个人进口“指南,说明该机构目前的政策是:如果该产品将由患者自己服用,数量不超过三个月的份量,同时又能提供负责患者治疗护理并领有执照的服务提供者的姓名及地址,他们则限制制裁措施。)

倘若美国民众可以自由地从加拿大的市场“再进口“(将从美国研制出来的药品再从国外进口回来)低价药物,影响到了国内的市场,制药公司就会停止或者减少对加拿大的优惠供应,加拿大方面因为供需关系,自然会提高药价(否则会出现药品短缺),从而分担药品研发的费用,说明“再进口”本身不是问题。

但是,奥巴马希望的“再进口”,并不是自由的,而是配套了一系列的管制措施,所谓不允许制药公司对海外市场的进行供应限制或者提高药品出口的价格。 2004年,北达科他州参议员Byron Dorgan(积极推动加拿大进口药品合法化的民主党参议员)发起的医药市场准入和安全法的议案,要求配套禁止美国的药商抬高价格,禁止限制供应等严格管制为前提,再放行“再进口”,对此,奥巴马还投了支持票。

也就是说,奥巴马们并不是真正想要自由市场,而是希望表面上维持两个不同价格的市场,然后通过放行“再进口“来逼迫制药公司作药价调整。这不是什么市场价格理性回归而是管制造成的价格扭曲。其结果,大家都到加拿大(或者通过网路订购)去购买药品,药品价格的确是下调了,但是制药公司就要面临亏损,加拿大实行药价管制,政府并给予补贴,可是国内这些制药公司的研发费用可就无办法弥补了。

Byron Dorgan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让美国的制药公司把药品价格降下来。的确美国的病患可以因此节省一些高价药物费用。可是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的调查发现,允许这类“再进口“,对于整体的医疗护理开支来说,只能平均每人减少微乎其微的1%。

可是代价呢?外国低价的药品主导市场,制药业的利润空间榨干,影响到新药品的研发创新,那么美国制药业的未来也会因为他们的“再进口”而付之一炬。

制药公司并不是吸血鬼,有时为穷人雪中送炭(附)
(唐勇专稿:美国医疗保险体制扫描 )

先灵宝亚是一家总部位于新泽西州的大型制药公司。记者在该公司的网页上发现了公司的一项医疗救助计划,公司承诺向符合条件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免费提供该公司生产的药物。迄今已经有大约1.4万名病人得到了该公司的免费药品。该计划也对居留在美的外国公民开放。

一位中国留学生朋友告诉记者,他的岳母得了肝硬化,从中国内地到美国来探亲时也申请了先灵宝亚的救助计划,很幸运她的申请获得了批准,于是该公司的免费药品源源不断地寄到公司指定的诊所。一年半载下来,公司已经花费了三四万美元,她的病情也明显好转,而她却一个子儿没花,着实“让人兴奋”。

5.奥巴马的废除Medicare议价禁令终将导致价格控制

奥巴马还希望Medicare(联邦医疗保险)的政府官员可以根据Medicare处方药品计划(D 部分)就药价和制药公司进行谈判。而此前(2003年)美国的Medicare的法律禁止联邦政府在药品价格上与制药公司进行谈判(或建立一份优先使用的药品清单)。 也就是说,他要废除这项禁令。

(注: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D 部分 :在2003 年12 月8 日,布什总统签署了H.R. 1 ,联邦医疗保险处方药品改良与现代化法案。这法案建立了一个新的联邦医疗保险处方药福利,在2006 年1月1日正式生效。那时,65 岁以上的联邦医疗保险受益人或残疾人士可参加一些私人处方药计划。参与是自愿而非自动的。但是,如果受益人想要参加,他们必须在一年前,挑选新处方药计划 ( 亦称联邦医疗保险D 部分) 。该法案也包括( 非特指性的) 惩罚来防止过时或延迟的注册。该法案对医疗补偿额度也作了限制,而使制药公司更难以通过新适应症和新剂型获得满意的价格。这一计划使得对药物小改不再具有多大的价值,对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没有多大作用。)http://en.wikipedia.org/wiki/Medicare_Part_D

医药业界普遍认为联邦政府代表Medicare的受益人与制药公司进行的药价谈判将会导致价格控制,并会限制某些药物的使用,而这最终会损及医疗保险受益人。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除非Medicare实行严格的处方集(要求支付药品的清单),否则直接议价并不能节省额外开支。 http://www.cbo.gov/ftpdocs/79xx/doc7992/DrugPriceNegotiation.pdf

Medicare的官员当然会居高临下地要求制药公司提供药品的打折及优惠,议价的确可以降低药品价格,但是就如前面提到的“再进口”政策一样,药品的价格调整,直接影响到制药公司的研发费用。曼哈顿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Benjamin Zycher预计,如果允许Medicare的官员议价将大幅度减少他们的药物研发费用,平均每年要因此削减掉100亿美元。这就会直接造成新药品上市的数量减少,如果用世卫组织的换算方法,造成的损失生命年将达到500万岁。

6.对医疗行业严格的监管,建立联邦医疗理事会,是让政府代替市场的愚蠢决定

奥巴马还可能加强对医疗行业严格的监管。他主要的医疗政策顾问之一,也是奥巴马党内重量级的支持者,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Tom Daschle,最近出了一本书《面临医疗保险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做》,书中倡议建立一个类似美联储理事会的联邦医疗理事会,来掌管药物的适用范围及办理医疗保险的手续,并通过这个政府部门对护理水平以及治疗效果及相关费用进行评级。奥巴马也声称要设立一个政府部门,调查研究医疗业内的技术,护理水平和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情况,以制定各类相关医疗产品的功效和用途标准。

美国企业研究所医疗政策的专家Scott Gottlieb 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华尔街日报》March 6, 2008)。他说,联储是只不过决定银行利率上下。而联邦医疗委员会要监管成千上万的医疗产品价格,用途及手续的费用,这些都本应该让市场来决定的东西,怎么能交给委员会一帮子所谓的专家来决定?

奥巴马的亲密战友,民主党的大佬 Daschle先生在93年的健康保障法案中也曾提出过这个主张,结果都没有通过。现在极有可能成为奥巴马的白宫幕僚长的这位Daschle先生,是不是就要带着他一揽子”大政府”宏伟的监管计划,卷土重来?

--原载:《路客邮报》,2008-10-21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鲁克:美国大选观察
鲁克:谁应该为次贷风暴负责?
Joseph Pecar:肯尼迪梦想的国家vs.奥巴马的国家
布鲁克林房屋销售成交量下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