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找回诚信伦理 跨越断层

吴惠林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2月24日讯】二○○八甫一开年,“全球股灾”就随即沸沸扬扬,源头就在美股的崩跌。而身为世界第一强权的美国,其股市之所以风雨飘摇,近因就是去年八月刮起的次级房贷 风暴,再加上美元汇价的持续滑落等因素,引发经济衰退疑虑。为了救美国经济,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Fed〉罕见地在匆忙中大幅且连续降息,美国总统布什也提出高达近一五○○亿美元的“振兴经济方案”,并迅速经由国会通过。这些事项在在凸显出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程度,而全球经济也将饱受冲击。

金融骗案再起

就在这种慌乱当儿,又发生法国规模第二大的兴业银行,在一月二十四日惊传旗下期货交易员,利用复杂的越权假交易蒙骗投资人,使该行蒙受高达四九亿欧元〈约七一.五亿美元,新台币二三○○余亿元〉的钜额损失。据知这是史上单一交易员犯下金额最高的天价诈骗案,而所损失的金额相当于兴业银行正常时期一整年利润。

这项诈骗案一曝光,世人立即想起一九九五年美国霸菱银行期货交易员的诈欺事件,两者几乎如出一辙。当时霸菱银行新加坡分行亏损了八亿六千万英镑〈相当于一三亿八千万美元〉,其结果是创立长达二三○年的霸菱银行应声而倒。历史会不会在法国兴业银行重现,世人都在睁大眼睛关切着。

这些事件的主角其实都是“金钱”。“股灾”是资金大量且急促地抽离股市,“次贷风暴”是诸多借款者还不起钱,Fed降息是放出货币,振兴经济方案也是在撒钱。那么,“金钱”为何会作怪?连三岁小孩都知道,“钱”自己不会跑不会跳,怎会急速地跑来跑去、又会增加或减少呢?背后当然是千千万万无数的“人”在操作,而操作者的“不当操作”致引发危机。说到底,就是人对金钱的真义和功能或扮演的角色“无知”所致。

钱为何物?

这有两种意涵,一种是压根不知道“钱为何物”,一种是过分扩大金钱的用途,直至让金钱成为祸害而反噬人类。前一类是人数众多的普罗大众,他们天真的以为“钱 愈多愈好”;后一类则是人数相对少的所谓“理财专家”和政客,专家们创造发明了愈来愈多的衍生性金融,让“钱滚钱”、“买空卖空”、投机炒作成为常态,政客们则以金融赤字货币政策来扰乱市场。值得强调的是,专家们和政客们是人类中IQ相对高的所谓“聪明人”。

其实,“金钱”只 是一种“交易媒介”,背后必须有实实在在的“实物”所产生的价值来支撑,钱太多会造成物价普遍上涨,形成所谓的“通货膨胀”,或者出现“资产炒作”、金钱 游戏、泡沫经济,或者“五鬼搬运”戏法。太少则造成交易不便,进而影响生产,也就是所谓的“通货紧缩”现象。所以,金钱数量必须“适量”,如今各国的金钱 或货币都由央行负责印制,于是央行的任务异常艰钜。也就是很难估量“最适的”货币数量,于是前年十一月去世的一九七六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利曼〈M. Friedman〉才提出中庸之道,主张以“固定法则”〈constant rule〉来控制货币数量,以某一固定的“货币供给增加率”来印行货币,如此,即使可能印太多,也不会太过分,不够也不至于少太多,整体经济体系就在“不会太大”的循环起伏中进行着。

货币数量难以控制

不过,当今各国并未采行弗利曼的主张,不但对货币数量作“精密调节”,还对汇率进行操控。而且,很不幸的又很容易“为政治服务”,接受“主政者”的要求配合政策,另一方面 国际市场中众多势力庞大投机客的热钱干扰愈见强大,于是“金融风暴”就时不时出现,人类也就时常活在风雨飘摇当中。

“金钱”作为交易媒介的本质,其实就是“信用”〈credit〉,在使用者“人”的诚信愈见沉沦、伦理道德愈见败坏的当下,金钱的交易媒介功能减弱,“信用”也逐渐褪色。如此,金融风暴的密切出现且程度加大,岂非偶然?

现代是所谓“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高科技、电脑网际网路高度发达的时代,“金钱”的操作工具愈简单、方便,小小营业员都可作怪而酿成巨祸,关键就在“人心正不正”或“诚信”伦理还剩几何。

有一本解析知识经济的书就以《我们正活在稀薄空气中》〈Living on Thin Air〉作为书名,实在是对“当代人生”的贴切比喻!除非人类能唤回诚信伦理美德、人心回升,否则生活的空气会愈来愈稀薄。

人类不愧为万物之灵,早就看穿问题的症结所在,名学者法兰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于一九九五年以《诚信》〈Trust〉为书名出书告诫世人重视“社会信任度”跨越社会断层。而台湾在二○○○年时,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李 远哲院长也公开呼吁人心“向上提升”跨越断层。不过,迄今的演变却是事与愿违,人心更沉沦、诚信离人愈远。

就在二○○八年台湾总统大选日前夕,“诚信”再度被候选人提出,农历年法鼓山圣严法师也公开以“诚信”期勉两党总统候选人,能不能打入人心,甚至于形成风气,是很重要的事!

──原载《TaiwanNews财经文化周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吴惠林:为台湾经济说些公道话
【另眼看名人】追忆“凡人中的巨人”洛克斐勒
吴惠林:来去印度淘金吧!
吴惠林:《九评》将扮演压垮“党文化”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