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花与花的故事——芳香扑鼻的栀子花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4日讯】文╱陈运造

根据医书上记载,栀子的果实、叶片、花和根部都可作药。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和消肿等功用。主治黄疸、淋病、感冒高热、吐血、咽痛、尿血和扭伤肿痛等症。其中尤以治疗扭挫伤最富盛名,只要把去皮的栀子果实捣碎,研成粗粉,以温水调成糊状,再加入少许酒精,包敷伤处即可。一般三至五天换药一次,如肿胀明显则隔天一换。曾经有人用这个方法做过试验,结果在407个病例中,24小时内疼痛消失的有328例、48小时内消失的66例、72小时内消失的13 例。疗效竟高达百分之百,真可说是“神药”了!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乡下农夫,为了想阻挡山坡上的杂草向水田蔓延生长,在山坡与水田间的沟边种了一排栀子。没想到几年后,栀子树长大,不但达到阻挡杂草目的,而且为寂静的山村,带来芬芳和热闹。更意外的是:每年竟还替他带来一笔意外之财呢!原来,一位在城里开药铺的亲戚,偶然前来拜访,发现了那些栀子花,便要他把成熟的果实采收起来,去皮晒干后卖给他当作药材。

原产于中国、日本和越南等地的栀子花,是属于茜草科的小乔木或矮灌木。除在台湾北部,有时冬季里会有落叶休眠现象外,一般常绿。它的叶片,对生或三片轮生,深绿而有光泽,全缘,因品种不同,有卵、椭圆、狭长和倒披针等多种形状。花,盆形或筒状,腋生或顶生,有单瓣,也有重瓣的。初开时呈白色,随后渐渐转变成黄色,以至凋萎。

在中国,自古以来即很重视栀子花。早在司马迁写的《货殖傅》上,已把它称为“栀茜”说:“栀茜千石 ,亦比千乘之家。”那时的栀子,竟和金银财宝同价!后来在江南各地,每逢花开时节,也都可以看到花贩们用铜丝把它穿成花圈,沿街叫卖,极受仕女们欢迎的情景。

浓浓的绿荫深处,传来阵阵栀子花香。此时只要深深吸一口,就会令人感到初夏清新、活泼的脚步已经逼近。栀子花,就是这样,经常肆无忌惮地开满一树,浓郁奔放,然后又倏忽即逝,遁隐在夏日的炎阳下。

扑鼻的栀子花香,不仅迷人,甚至连虫儿也爱上它哩!过去,在大陆上就曾经发现一种黑色的小虫常寄生在其花瓣里,而告诫小孩,不要近嗅栀子花。说那样小虫容易入鼻,会引起肺痨病。今天,当然我们知道小虫和肺病是毫无关系的。不过,在医药尚未发达的当时,光是小虫入鼻确已够人头痛,难怪大人们一再地交代儿童们小心!

栀子花具有棱角肉质的长椭圆形果实,一般称作“山栀子”或“栀子”。由于富含黄酮类栀子素 (Gardenin)、果胶、鞣质、藏红花素(Crocin)和藏红花酸 (Crocetin)等成分,除了是重要天然黄色染料和香料外,同时也是中医里常用的药品。

栀子素,自古就是重要的黄色染料,后来由于人工色素崛起,一度被人冷落,直到最近几年医学界发现人工色素,有害人体健康,生化学家不得不回头寻求天然色素时,才又身价大增。由栀子提炼而成的高单位色素,可作为天然色素加于食品、药物和化妆品中。◇(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