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达与中国签长期天然气协议 年供300万吨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4月11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十一日电)卡达和中国昨天签署一项能源协议。根据这项协议,今后二十五年,卡达每年将向中国提供三百万吨液化天然气。

综合“美国之音”与“新华社”报导,这项协议是由中国石油巨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卡达液化天然气公司签署。

另外,根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卡达液化天然气公司昨天签署的协议,中海油每年将向卡达液化天然气公司购买两百万吨液化天然气,供应中海油位于中国沿海的液化天然气站。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访问中国的卡达首相兼外交大臣阿勒萨尼说,中卡两国合作的焦点在能源领域。

阿勒萨尼表示,两国最近在能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后还要加强双方能源工业合作。

报导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加强和对能源需求扩大,中国的能源安全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为满足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北京当局在全球展开能源攻势,与石油蕴藏丰富的国家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过去十年,中国国有石油公司透过与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和中东地区国家签署长期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合约,使中国能源供应管道多元化。

不过,芬兰国际事务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林达(Linda Jakobson)认为,能源安全只是中国外交战略思维中的一个变量。因此,“能源外交”的说法不准确。

她指出,这个说法给人这样一个印象:即中国政府官员制订一个事先计划好、密切协调的能源政策,随后,他们对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活动发号施令。不过,在中国政府和国有石油公司究竟谁掌握主导权的问题上,存在相互矛盾的证据。

这位在中国和东亚地区生活十五年、曾撰写六本专著的学者说,为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中国大型石油公司必须根据市场原则运作,像西方公司一样寻求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这些石油公司高层与政府官员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便进行有效的运作,这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石油公司高层没有什么不同。

林达表示,“在我看来,与其遵循政府做出的具体规定,中国国有石油公司更可能利用政府政策,为自己出于商业目的而不得不做出的决定寻找合适的理由。我认为,政府政令的措辞因为非常不具体,因此,石油公司通常能够从中找到某些条款,合理化他们的行动。”

她认为,中国政府官员在石油和其他资源丰富的国家展开的活动急剧增加,只是中国在全球展开积极外交的其中一个方面。因此,需要重新评估中国在这些石油丰富国家的外交活动,把它视为中国不断演变的外交政策一部分。

报导指出,中海油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供应商,已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投资建造液化天然气站。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带动液化天然气进口。

其中,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从澳洲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获得二十五年的资源供应;福建液化天然气项目已经与印尼东固气田签署年供应量两百六十万吨的二十五年长期合约;上海液化天然气项目也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达成每年三百万吨的长期供气协议。

去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先后和壳牌、澳洲伍德赛德石油公司签署协议,今后二十年内,每年将向两家公司采购四百万吨液化天然气。

卡达是全球液化天然气出口大国,到二零一零年,卡达的液化天然气年生产量将达七千七百万吨。卡达液化天然气公司是卡达国有石油公司控股的液化天然气公司。

相关新闻
油价飙涨  星改装天然气汽车数量攀升
李野:戏法也有变漏的时候
天然气涨更凶   若要全年不亏  涨幅超过五成
台电无浮动电价向中油购气 问题大于中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