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苗族风情

人气 21
标签:

【大纪元4月29日讯】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九黎”、“三苗”、“南蛮”、“荆蛮”是苗族不同时期的先民。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蚩尤为苗族所尊奉的始祖。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黔东南州居民的“吊脚楼”很有特色,是苗族民居的典型建筑。是一种采用纯木穿斗式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无论梁、柱、枋、板、椽、檩、榫,都是木材加工。苗族的挑花、刺绣、蜡染、首饰很有名。苗族的传统银饰多种多样,有手钏、项圈、头饰、胸饰、银衣等,花纹雕凿精美。

苗族男子服式较简单,一般上身穿对襟或左大襟短衣(也有穿右大襟短衣的),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裹青色长巾。冬天小腿部裹绑腿。妇女的衣着式样和色彩差别较大。有的地方,妇女穿大襟短衣,下着麻布裙,裙有长短和有无绉褶之分,长裙长及脚面,短裙短至胫部,裙面有素净、绣花、挑花、镶花或腊染之别;有的地方的妇女又好着无领右开襟或无领衩襟上衣;还有些地方的妇女,头帕和上衣缀满银饰,有银帽、银凤冠、银项圈、银手镯、银戒子、银牙焊、银挂链、银腰带等,雍容华贵,落落大方。走起路来,银饰叮当,筒裙摇晃,极富民族特色。苗族的很多神话传说、诗歌、古歌、情歌、故事都以口头唱颂的形式保存下来,内容十分广泛。情歌是苗族歌谣中最为丰富的一种。苗家姑娘小伙,多以歌会友,唱歌传情,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情歌。苗族情歌,善于借景、咏物抒情,情景交融。

苗族人民不仅能歌,而且善舞。苗族舞蹈主要有《芦笙舞》、《跳月舞》、《鼓舞》、《龙灯舞》、《狮子舞》等。其中最有特点的要数《芦笙舞》和《鼓舞》。苗族逢年过节或遇喜庆的日子,都要跳芦笙舞。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三月三、九月重阳等,还是专门跳芦笙舞的芦笙节。“究给”,是苗家一种流行最广泛的芦笙舞。每逢节日,人们都涌上芦笙场,由一支庞大的芦笙队伴奏领舞,芦笙队保持“一”字队形,原地吹奏,群众则把芦笙队围在中间舞蹈。男的动作矫健潇洒,女的轻慢柔美,姑娘们随着身体的跳动,佩带的银饰发出和悦的声响。(图片来源:法新社)


年轻男女在跳芦笙舞。


苗族妇女带着打扮好的孩子去看芦笙舞。

年轻男女在跳芦笙舞。


年轻苗族女子等着芦笙舞开始。

年轻男女在跳芦笙舞。


年轻男女在跳芦笙舞。

年轻男女在跳芦笙舞。


年轻男女在跳芦笙舞。


小朋友一番打扮,要去看芦笙舞。

小朋友一番打扮,要去看芦笙舞。


苗族妇女带着打扮好的孩子去看芦笙舞。

年轻男女在跳芦笙舞。


年轻男女在跳芦笙舞。

年轻男女在跳芦笙舞。


小朋友一番打扮,要去看芦笙舞。

年轻苗族女子等着芦笙舞开始。


年轻苗族女子等着芦笙舞开始。

年轻男女在跳芦笙舞。

年轻苗族女子在跳芦笙舞。


年轻苗族女子在跳芦笙舞。


小朋友一番打扮,要去看芦笙舞。

年轻男女在跳芦笙舞。

年轻男女在跳芦笙舞。

在贵州的其他地区也居住着苗族,但女子的服饰有很大的不同。


苗族小朋友

苗族男子服式较简单。

传统发饰。


年轻女子梳传统发饰。

年轻男女跳舞庆祝春花节。


年轻女子穿民族服装,梳传统发饰。

年轻女子穿民族服装跳舞。


年轻女子穿民族服装。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首位苗族州参议员全家观看明州神韵
黔东南400多万人困冰岛孤城
云南矿山倒塌4人被埋1亡
云南矿山坍塌 4人被埋1人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