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再来一次

标签:

假如可以再来一次,我知道自己还是会爱上他,还是会和他结婚生子,但是我不会奢望更多,我会耐心听他讲他的故事,然后再安静地和他离婚, 过我自己的生活。也许心里会痛,也许生活会苦,但我至少可以知道他依然活在这个世界上,让我可以怨、可以恨。而如今我除了懊悔,一无所有。

我和前夫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我比他小3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爱上了这个话不多但做事认真的男人。他身上似乎有一种让我说不出的魅力,总能让易怒、易躁的我变得温顺,变得平静。

可惜,当我知道自己爱上他时,他已经有一个相恋已久的女友萧,两个人感情很好,可就在他们装修好房子的那年,萧突然爱上了别人。失去了萧的他,意志消沈,整天在他们的新房中发呆。这难道是老天给我的机会吗?于是我责无旁贷地走近他、帮助他。半年后,我们结婚了。

婚后的生活,对我来说是幸福而又平静的。他对我的感情永远都像是一杯温开水,在天冷的时候喝不会太冷,在天热的时候喝不会太烫。温情也许正适合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只要他心里有我,有这个家,只要他关心我,在乎我,其他的不重要。

两年后,我们的孩子出世了,是个漂亮乖巧的女儿。平静的日子渐渐过去,孩子慢慢长大,家里各项开销逐年增加,而我们单位的效益却逐年下降,为了让我和孩子过得好一些,他辞掉了工作,开始闯荡。

不知他在哪里,只知道,他也许会在广州,也许会在深圳,有时去北京,但是他很少回到上海,一年之中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家里,而大多的时间是陪孩子、陪老人。

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我们俩的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少,少到除了尊重和礼貌连温情都快没有了。不过他依然每月寄钱回家,这些钱足够我和女儿的一切开销。妈妈常常劝我,单从他每月准时寄钱回来这一点来看,就说明他心里还有你,还有这个家,你就不要太在意了。

去年9月,同学聚会时,一位平时很久没见的同学说,我好像看见你先生,他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小区里,不过我只见过他几面,不敢肯定是不是他。“你肯定认错人了,我先生现在的生意一般都在南方,不会经常回上海的。”“是吗?”同学这两个字说得意味深长,特别是听在我耳朵里,更显得有另一番意思。

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我打听到那个同学居住的小区,在浦东一个很偏僻的地方,环境很是脏乱。

当我站在那个小区门口时,我不知道自己怀着怎样的心情,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方来,更不知道在这里我想要找些什么。他真的会经常出现在这里吗?凭着同学的一句话,我真的需要这样茫茫然跑来吗?

后来的几个月里,我常开车去那个小区转转,每每什么也没有发现,回家的路上,我就会庆幸,庆幸自己什么也没有发现。

过年时,他照旧回来,一家人的团聚,在我眼里只是例行公事,只是看见女儿开心的样子,我也心满意足了。

在他提出要看看亲戚朋友而离开的那天,我开着车偷偷跟在了他后面。是熟悉的路,这几个月来我已经走熟了这条路。

看着他走进一个单元门,我的心冰冷冰冷的。回到家后,我打电话给他:“我病了,医生说要住院,你能回来一趟吗?”“病了?”他迟疑了几秒说:“还是让你妈照顾你比较方便,我刚回来,很多事要处理,晚点再回去看你。”

我终于知道,自己在他心里已经没有任何地位,没有任何感情,每个月寄来的钱,只是补偿,只是赎罪,没有爱和关心。

第二天,我来到那个单元门口,等着他出来,看着他和一个身材臃肿的中年女人走了出来,我没有想到这个女人竟然是当年风情万种的萧。

三个人愣在那里,“不请我上去坐坐吗?”我冷冷地说。“我们找地方谈,不要吓着孩子。”萧慌乱地说。“孩子,好啊,你们连孩子都生出来了。”我怒吼着,发疯似地大喊大叫。

他拖我上车,一路上在我的漫骂和羞辱中,他一言不发。回到家,他对我说:“萧的前夫一直耿耿于怀我和萧的事情,经常打骂萧,他们的孩子也因一次误伤,终身残疾。萧离婚后又下岗还有心脏病,生活所迫,才又来找我。”“你以为,我真会相信这电视剧中的情景吗?你错了,我会去法院告你,我不但告你重婚失责,我要让你一无所有,你们一家三口讨饭去吧。”“你怎么可以这样,这么多年来,我没少给家里钱,就算离婚大家也要凭良心啊。”“良心?你根本不配说这两个字,更不配和我说这两个字。”

就在这时,萧的女儿打电话来,说萧刚刚心脏病犯了,送进医院抢救。他夺门而出,我在他身后咆哮着:“老天报应,你们不得好死。”

不知道是我的诅咒,还是老天的惩罚,他这一去竟成了我们的永别。在他赶去医院的路上,出了车祸,当场死亡。

我不知道萧她们母女将怎么过以后的日子,我只知道,自己非常懊悔,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也许我会选择安静地离婚,将悲剧降到最低。

(文章来源): 文新传媒http://www.news365.com.cn

相关新闻
人生的避风港(二):最值得珍惜的……
退休老师:假如没来看真的会后悔!
哈里王子的阿富汗军旅传奇
319案无新事证 检︰政治勿指导司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