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颖:地震中,人对不起动物!

曾颖

标签:

【大纪元6月12日讯】朋友老易给我打来电话,无限伤感地对我说:地震中救过他命的一条小黄狗,在度过了震灾最艰难的时刻后,因为防疫的原因而被消灭了。当时,他没能像当初小黄狗看到废墟中的他那样,向他伸出救命的手。这只小黄狗,将成为他心灵中永远的伤疤。

老易说这话时,像在说一个刚从地震中死去的亲人。他因为在离灾区很远的地方不能营救那只小狗而痛苦万分。

一位赴前线采访的女记者在地震发生的第三天在彭州白鹿镇看到正在追撵狗的人们,看着他们举着大棒打在狗的身上,发出彭彭的响声,她扑上前抱着一只已被打瞎眼的小白狗,痛哭着说:你们别打它,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幸存者!

在一场巨大的灾难面前,在人们无暇自顾和自救的时候,人们对他们称之为“朋友”的动物的态度,实在令人寒心。

其实,人类对动物的态度,并不是因地震而有什么变化的,因为在人类进化的谱系上,动物自始自终,都是被人类利用的对象。鸡鸭猪鱼兔,不是朋友,而是食物;牛狗马驴象,是看家或运输的工具;及至现代,人类文明了,出现了动物园宠物或自然保护区之类;但动物作为人类的利用工具地位基本没有改变,只是在食用和运输之外,增加了些娱乐功能。

然而,这些却是动物不明白的。在它们简单的世界里,对人类有一种近乎于偏执的信任。

从地震现场回来的人们,不止一次讲到这样的故事。其中最让我伤感的,是一位卡车司机讲的他在绵竹汉旺的一段经历。他说:地震第二天,他从一处农家乐经过,农家乐的小楼已塌,主人一家已全数砸在房内,只剩一条小狗趴在废墟前一动不动。因为常跑这条线,且在这家吃过几次饭,司机认得那条狗。

周围邻居对司机说,这狗已趴在这里十几个小时了,不吃不动,可能已知道主人们遇难了。你们做个好事把它带走吧!要不它会死在这里的。

司机拉开车门,叫狗上车。小狗似乎明白他的话,站起身来,走到车前,再回头看看废墟,几次徘徊,终于还是回到刚才躺的位置,满目泪水望着废墟。

那条狗后来怎么样了,司机没有说。但我也曾经走过他所说过的那条路,基本没再看过一条活狗。

与狗对人的那种近乎本能的忠诚不同,人对狗的表现,则相差太远。

在银厂沟,有一个老太婆被埋190个小时获救,创造这个奇迹的是两只小狗,它们陪着太婆,舔她的嘴,甚至呼救。但当太婆被救出后,坚称这小狗不是自己的宠物,即使在众人告知她如果不收养小狗,它们就会被当成无主小狗“处理”掉时,她和家人也坚决不愿收养它们。这件事在网上披露之后,引起如潮骂声。

在什邡深山里,有一处名叫“欢乐谷”的地方,这里喂养着几只供人观赏的白狮子和白老虎,这些大型肉食动物在地震中幸存了下来,却被撞踵而来的饥饿折磨得发疯。其中一只白虎,因为试图挣脱笼子的束缚,而被击毙。志愿者肩挑背扛步行七八个小时进山给剩下的动物喂食,但仍然供不应求,另一只白狮子,也已饿死。有关部门决定动用直升飞机,对它们进行救援。

与它们相比,灾区的数百万头猪,千万计的牛羊和不胜数的鸡鸭鱼兔则没有那么幸运,它们在地震、饥饿和防疫等灾难之后喘息未定的时候,会成为食物。这是人与动物最真实的定位。这些动物,因为它们的繁殖能力和超强适应性,而不能像大熊猫们那样,坐着飞机去外地避难。

在这一点上,倒是和人类社会,有几分相似之处。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曾颖:看顾长卫新片《立春》随感
曾颖:5月12日 成都地震亲历日记
曾颖:2008年5月13日地震日记
曾颖:一辈子的惊险在今天都经历完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