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展:踢掉坏习惯 迎接绿生活

李永展

【大纪元6月25日讯】每年六月五日的世界环境日,联合国各成员国会以各种形式展开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从一九七四年开始,联合国根据当年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确定一个宣传主题;而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踢掉二氧化碳旧习惯,迈向低碳经济”〈CO2, Kick the Habit! 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呼吁人类应建构一个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

从低碳到零碳

自一九八七年以来,为了呼应全球各地依据不同环境与发展现况所制定的政策及具体作法,联合国每年选择一个城市作为联合国的宣传活动中心。今年获选的城市是纽西兰的威灵顿〈Wellington〉,纽西兰之所以雀屏中选,原因是纽西兰是全世界率先宣示要达到“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的国家之一,并且将具体以森林管理作为减低温室气体的工具。

“低碳经济”意指经济体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到大气层中,大多数科学及公部门组织的论点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过度集中在可预见的将来,将危险地根本改变地球的气候,而人类必须要为这些堆积及后果承受并且负责。根据英国政府出版的“史坦回顾”〈Stern Review〉,气候变迁将影响人类生命的基本元素││水、食物生产、健康及环境,因此,联合国呼吁全球大力推动以低碳经济为手段,来避免灾难式的气候变迁,进而作为理想的“零碳经济”之前提。

政府应采行的作为

联合国为了促使各国推动踢掉排放二氧化碳的旧习惯,特别整理出从字母A到Z八十种达到低碳经济的方法,例如A的“采取绿生活方式”〈Adopt a ‘green’ way of life〉、“以回收物为材的艺术品”〈Art made of recycled materials〉、“将拍卖所得赞助环境计划”〈Auctions to benefit an environmental project〉、“颁奖给环境竞赛”〈Award present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competitions〉、“觉醒运动”〈Awareness campaigns〉;B的“自行车游行/竞赛”〈Bicycle parades/races〉、利用公益广告宣导〈电视与广播〉〈Broadcast of public service announcements “TV and Radio”〉、“购买燃料效率高的车辆”〈Buy a fuel-efficient car〉……;而最后的Z则希望达到“零排放”〈Zero emissions〉。这八十种方法中有一些属于政府当局应采行的环境政策,值得国内参采。

以生态城市的尺度为例,要迈向低碳经济,首先应建构绿色社区,绿色社区可以低碳方式提供服务,不产生废弃物、不扩张、增加植树及绿化面积净化空气等。在小范围内,建筑物可以发挥复原的作用,像树木般地净化水,并将干净的水排到庭院中,吸收阳光提供健康的栖息地〈例如,设计绿屋顶及生态庭院吸引鸟类〉,从而回报环境。当然,建筑设计的产品是可复原的,成为生物和工业的养分。

开创绿色交通

其次,交通设施大量侵占了宝贵的自然栖息地,以及原本可用于兴建住宅或从事农业的土地,所以,交通工具的设计思维必须从“设计汽车”到“设计绿色交通工具”,最后到“设计新的交通设施”。传统发展模式所依赖的汽车设计〈以化石燃料为主要动力来源〉危害生活品质,造成交通噪音、废气及不和谐的景观。而对环境较为友善的“绿色交通工具”〈例如先进的碳纤维材料制造的高效率超轻型车〉只排放少量有害废气,这种作法的确开创了绿色交通的新途径。

但是我们必须要有更永续的思维,想像一下,如果二十年后地球上的汽车数为今天的三倍,即便这些汽车都是用耗油量低的绿色交通工具〈高效率超轻型车每一百英里只耗油一加仑〉,但地球仍然将塞满了汽车,而其总和仍制造了一个不可承受的能源消耗与环境负荷。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一个更基进的作法。“设计新的交通设施”〈例如以网路取代马路、全部仰赖太阳能提供动力的大众运输系统、甚至是像小叮当一样利用自体发电的竹蜻蜓自由行动〉,或许有人会质疑这是幻想,短期或许如此,但不要忘了,在人类以双脚与兽力为交通工具的年代,在地面上以一百公里的速度奔驰是幻想,更遑论离开地面甚至到另一个星球了。

愈来愈多的研究指出,稳定气候的成本虽然很大但可以被控制,不过如果延迟处理的话,成本将相当昂贵且危险。的确,要建构低碳经济必须关注来自各方值得注意的讯息:包括个人、社区、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讯息;面对二氧化碳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堆积,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前瞻性的思想,而不仅仅是被动式的思考或反应。我们也必须认知到,变革是困难的、混乱的、需要花费额外的物质和时间的,但诚如爱因斯坦所言:如果想要解决困扰我们的问题,我们不能用制造这些问题的思考方式。因此,现在就让我们正视真相,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及具体行动来建构低碳经济的社会吧!〈作者为台湾环境资讯协会候补理事、中华民国社区营造学会理事〉

──原载《TaiwanNews财经文化周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专家示警 纽西兰冰河恐消失
全球缺粮 纽西兰农产品出口供应无虞
载人数不足 纽西兰驾驶用充气娃娃灌水
林丽美:运输污染税 恐颠覆产品旅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