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再度纪念传奇影星玛琳‧黛德丽

人气 3
标签: ,

【大纪元7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岳剑明德国报导)7月17日,一块白色柏林皇家瓷窑的纪念碑被安置在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的出生地,柏林秀伦贝格区(Schoeneberg)蕾波尔(Leberstrasse)街65号左墙上。德国负责文化的国务秘书施密茨(Andre Schmitz)说:“玛琳‧黛德丽是柏林的优秀女儿。”

白色纪念碑上刻着一行蓝字,“玛琳‧黛德丽(27.12.1901-6.5.1992)。她是德国仅有几位在全球享有盛誉的影星。纳粹曾多次提出丰厚条件,引诱她回国,她义无反顾地移居美国并加入美国籍。2002年,柏林市追认她为荣誉公民。”抬头是玛琳‧黛德丽的招牌反战歌曲《花儿都在何方》。右墙上保留着一块2002年由区政府所制的铜质纪念碑,柏林再次纪念上世纪传奇人物玛琳‧黛德丽。

从巨星到“卖国者”

1930年,29岁的黛德丽在“蓝天使”一剧中出演主角罗拉‧罗拉。凭借着出色的演技和一曲《我从头到脚为爱而生》,黛德丽红遍全球。其后,她和名导斯登伯格(Josef von Sternberg)登陆美国好莱坞发展。6年间共拍摄了6部电影,其中包括爱情剧《上海快车》,成为30年代和嘉宝、赫本齐名的国际巨星,名列美国电影学院(AFI)评出的“好莱坞历史上最优秀的50名演员”中的前10名。

1936年,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Joseph Goebbels)诱惑黛德丽回国,并开出了高薪、自由修改剧本权和自由挑选同事权等诸多优惠条件,遭到她拒绝。黛德丽成为当时极少几个不屈服纳粹的德国演艺人士之一,同时被打上了“卖国者”的罪名。

战地巾帼

二战爆发后,黛德丽全身心地投入反法西斯战争中去。她先在巴黎帮助逃难的艺术家,然后活跃在非洲和欧洲战线上。她无私地帮助伤员,并用自己完美的歌喉为战士们打气,成为宣慰非、欧美军艺人中最受欢迎的一位。

《花儿都在何方》是战时黛德丽演唱的一首反战歌曲,这首歌被盟军带到了前线,成为了打击纳粹士兵士气的一个有力武器。1944年底,巴顿将军指挥攻入德国的叩门之战-阿登战役,黛德丽在阿登地区慰问时险些被德军俘虏。1945年初,黛德丽随美军进入德国亚琛地区,受到了脱离纳粹魔爪的德国民众的欢迎。

鉴于黛德丽在二战中的贡献,1947年,她获得了美国最高公民奖“总统自由勋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1950年,法国政府授予她“荣誉军团骑士”称号(Chevalier de la Legion d`Honneur)。

从“卖国者”到“柏林的优秀女儿”

1960年,黛德丽回德国参加演唱会,受到了德国民众、政要的欢迎。不过纳粹时期党(纳粹党)、国(德国)不分的洗脑教育仍残留在一部分德国民众的记忆深处。伴随着鲜花和欢呼,黛德丽听到了“卖国者”的咒骂,在演唱会上被人吐口水、扔鸡蛋,甚至死亡威胁。事后记者问她是否害怕时,她说:“我不害怕。”

这是黛德丽最后一次踏上德国的土地。1992年5月6日,她在巴黎无病而逝,享年90岁。

2001年,在她100岁诞辰之际,成熟的柏林市正式对她作出道歉。2002年5月16日,她被追认为柏林的荣誉市民。此前,柏林电影节主会场前,众多影星走红地毯的广场被命名为“玛琳‧黛德丽广场”上面的纪念词中写道:“(她是)柏林的世界电影与音乐明星,为了自由与民主,为了柏林与德国”。

黛德丽的一生有过不少瑕疵,但无法掩盖她在纳粹时代正义行为。德国民众在思想中对她从“卖国者”到“柏林的优秀女儿”的转变,诠释了一个民族从狂热到成熟的理性,这值得很多仍旧无法分清爱党和爱国之间区别的人们深思。(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巴黎时装博物馆将举行马雷尼狄特里希特展
组图:好莱坞影坛十大传奇美女
澳洲茶花园的轶事
名人传记:美国建国元勋富兰克林(38)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