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日学者共同探讨日记中的蒋介石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8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黄毅燕南旧金山报导)蒋介石的一生叱诧风云,虽然他已离世多年,但对于他的政治生涯、与宋家的关系、以及与夫人宋美龄之间的感情等,人们仍然感到好奇。自从他的日记在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展出后,吸引了各界人士,其中包括不少学者,前往傧5c读、研究。为此中华联谊会于8月10日邀请到中国、台湾、和日本的八位看过日记的教授,对“日记中的蒋介石”进行座谈。

参加当天座谈会的八位教授都看过蒋介石的日记,他们对蒋介石为何选择台湾为最后退守之地﹔他对日本、俄国、美国与中共的态度﹔蒋介石为何想要下野﹖蒋介石如何面对在困境,如何度过屡战屡败的挫折﹖他与宋家的恩怨,与宋美龄之间的感情等,都一一作了探讨。

1949年是对蒋介石有最大冲击的一年,在与中共的内战中屡战屡败,最后退守台湾。为何选择台湾为最后退守之地﹖台湾辅仁大学教授林桶法表示, 从日记中,包括在1949年1月17日,他给宋美龄的信中可以看到这一点。其实蒋并非将台湾作为一个根据地,但不是唯一的退守地﹔他把黄金、武器等都有分散运到上海、广州,等沿海地区。

至于为何把台湾作为根据地,他说,蒋在1947年就去过台湾,那里的人对他很好,而且那里的共产党人很少。不过,在与中共的对战中,据守的盘地一个个失守,最后退到了台湾。

那么在屡战屡败中,尤其是在1949年经历那么大的挫折,都没有倒下,他是如何调试的﹖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历史系教授周秋光表示,就是蒋介石会在困境中自醒与调试﹔而写日记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的调试方式,这可以疏缓内心的压力。

至于在战时,蒋为何无法搞好与美国的关系﹖台湾中央大学教授王成勉表示,这与蒋的性格有关。他说,蒋的性格比较极端,他会一下对此人很好,一下对此人又不好。此外,他没有自己学英文,无法直接与美国人沟通。而蒋介石对美国的认识,只限于书上所读到,而不了解生活中实际的美国人。蒋介石在日记中透露,自认最大障碍是没有学好英文,心理上压力很大。这造成后来与美国军方高层没有调处好。

在谈到蒋与宋子文的关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吴景平表示,他们两人的关系是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况;两位都是把国家利用、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合作,不过分歧和冲突也不断。

对于蒋介石的为人,台湾东海大学教授吕芳上表示,表面上蒋是一个刚强的人,但是从日记看下来,有他阴柔的一面从日记上看到,1943年后,蒋有一段时间的生活过的很规律,7点起床,9点睡觉。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每天蒋除了读报,还静坐和念书。他喜欢郊游。

对于蒋介石如何看待前苏联和美国,北京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天石说,蒋认为苏联不能学,因为它太极权、太专制﹔美国也不能学,因为它太强权、太霸道。蒋要走第三条道路。就是要搞民生,在中国建立一个新兴的民主国家在亚洲出现﹔他说,不过很遗憾,这没有实现。

广州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在座谈会中则谈了蒋介石日记的价值与启示。

胡佛研究院研究员郭岱君表示,蒋介石日记的价值,不仅是他在军、政、党内的显要地位,更难得的是他天天写日记。

蒋介石日记是从1915年至1972年。于2005年进入胡佛研究院﹔于2006年开始开放给公众阅读﹔之前已经开放过两批,是从1915年至1945年的部分﹔而目前开放的是第三批日记,是从1946年至1955年的部分﹔还有16年的日记还没有开放。郭岱君表示,蒋介石日记只是暂时保存在胡佛﹔希望将来能够回到中国的故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李源海画集欣赏 ─ 写生稿系列( 一 )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43)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48)
曹长青:五星旗和蒋介石“共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