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囊机构:人民币短期内无法取代美元

标签:

【大纪元10月22日报导】(中央社台北22日电)华盛顿1个具影响力的智囊机构发布报告指出,短期内人民币尚不具备取代美元的条件;但它警告说,美国要维护自身利益,就应当致力维护美元的地位。

“美国之音”报导,全球经济陷入危机后,有关美元命运的议论不绝于耳。其中相当一部分注意力落在人民币是否已在挑战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方面。

美国战略与经济研究中心在这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经向世界昭示,将利用其经济权重、金融资源、以及不断扩展的地缘政治影响力来确保中国和同列“金砖四国”的其他经济体在未来的国际金融和经济体系的规划和运作中有更为强大的发言权。

这可能就是国际间唱衰美元、看旺人民币的主因之一。这份题为“中国是否准备挑战美元?”的报告共同作者,费和中国研究项目研究员梅莉莎‧墨菲说,近期有关美元命运的推测、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议论背后,确实反映出这方面的动机。

她说,“中国显然意识到,近期内它无法抛售美元,因为这会令其储备缩水。所以说,短期内它被套牢了。但是从长远看,他们已经开始进行储备多样化的工作。同时,如果中国想在建构国际经济和金融架构方面有更多发言权,它便需要有一个国际化的货币。”

报告指出,北京方面对美元风险的高度担忧和其货币政策方面的一些动作在国内外引发种种猜测。中国领导人已经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中国所持的大量美元资产安全的忧虑。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还撰文呼吁改革现今的国际金融体系,引入一个“超主权储备货币”,以逐步取代现有的储备货币。

上述报告说,中国“唱衰美元”用意也在将国际间的注意力从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转移开来,而这样做则是源自中国国内政治因素。

作者引述1位未具名的中国学者的话说,中国领导层在金融危机、尤其是出口滑落和失业率上升的时候,急切希望寻找到安抚群众的方式。这位学者认为,公开唱衰美元便是将群众的愤怒情绪转移到美国身上的好办法。

不过,这个研究指出,尽管众多关于“美元末日”的报导显得草率,但是中国政府的言论并不仅仅源于政治动机:中国巨大的美元储备已经曝露出显着的风险,它在调整国际投资策略上也面临着强大的经济压力。

中国已经在投资多样化方面有所动作。墨菲说,中国领导层在这方面已有共识。

她解释说,“领导层已经实施了第1轮举措(措施),副总理王岐山已经在主持1个新的工作组,集中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工作。根据获得的消息来源,这些初步举措在中国领导层当中取得了共识,也就是努力使外汇储备多元化,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北京方面在储备多样化方面的1个政策便是“走出去”,也就是用手中的美元购买能够长期保值的东西。不过,报告引述中国开发银行官员的话说,中国要买的东西不在华尔街,而是要着眼于更多有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地区。

除购买资源之外,其他的投资还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行的债券,也就是特别提款权。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中国已经在尝试扩大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此外,中国还与5个国家以及香港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

不过,这些仅仅是初步手段。从学者到中国领导层都很清楚,由于人民币不能充分自由地兑换,加上中国没有完全开放其金融市场等众多因素,中国现在并不具备让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的条件,更不用说会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取代美元的全球性储备货币。

那么中国接下来应该怎么走,或者会怎么走?报告作者墨菲说,这些都还存在争议。报告说,鉴于中国政治缺乏透明度,要解读其政策走向并非易事。

这份研究报告透过追踪中国媒体报导以及与各方人士的访谈,发现他们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容、广度和步伐方面有争议;目前看来领导层没有既定方针,更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研究报告也认为,中、短期内,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对美元的影响有限。不过,这方面的长期影响还有待观察。

报告指出,美国因其为事实上的全球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地位而获益匪浅;尽管无法永远保持这种令人羡慕的地位,但是尽可能努力延长这种地位以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

相关新闻
美点名中国操作汇率
美国严重关切中国汇率政策
中国地方政府负债 逾五兆人民币
上海孔祥熙旧居洋房  2亿人民币售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