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满40岁 宛如意气风发少年郎

标签:

【大纪元10月26日讯】(中央社旧金山24日法新电)( 译者:中央社蔡函岑)如今人们都把上网当成理所当然的事。但40年前的今天,柯连洛克(LeonardKleinrock)带领的研究团队催生了网际网路时,压根儿没想到后来会发展出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或YouTube这些当红网站。

柯连洛克对法新社说:“网路应用推陈出新,让我们始终惊喜不断。”他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创始团队正准备要为网路诞生40周年开庆生派对。

“网路现在相当于人类的青少年时期,发展得不错,但是前方要走的路还很长。它的表现还不太稳定,不过已经让它的父母和科技界无限光荣了。”

1969年10月29日,柯连洛克带领一群研究员,成功让UCLA的一台电脑和另一研究机构的电脑“沟通”。

柯连洛克当时就深信,所有的电脑最终注定会相互交谈,形成像电话一样简单好用的网络。

1962年,柯连洛克在博士论文中勾勒出他的愿景。但是他说:“根本没人在乎,AT&T更不把它当一回事。我把研究拿给他们看,他们说不可能实现。就算实现了,他们也不会有兴趣拿来应用。”

当时,美国电信巨擘AT&T为ARPANET铺设线路,连接网络中的电脑。冷战时期,美国政府与劲敌前苏联进行激烈的科技竞赛。鉴于苏联发射了第一枚人造卫星,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Projects Agency)急起直追,在1958年出资设置了ARPANET。

工程师得要输入“LOG”(登入)三个字母才能登入其远端电脑,但没想到才输入到“O”字母,电脑就当机了。

柯连洛克回忆表示,网路史上第一则传出的讯息是“Lo”,就跟“喂,注意!”(Lo and Behold)的“喂”一样,“还有比这个更妙、更简短的讯息吗?”

1969年,柯连洛克的研究团队为了测试资料来回传输,用15英尺长的电缆来连接“介面讯息处理装置”(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和电脑主机。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于1980年代末期,为网路添加一系列超级电脑,把网路社会开放给更多科学家。

柯连洛克表示:“网路已经发明出来了,但是街道上的张三李四都毫无所知。”一直到电子邮件系统在工作场合广为使用,网路的应用才吸引了大众的注意,而后如火如荼地发展,引燃了网路科技产业的dot-com热潮,最后在二十世纪末泡沫破灭。

柯连洛克指出,第一个恶意软体“蠕虫”在1988年在网路首次现身,显示出网路黑暗的一面。第一则垃圾邮件则是在1994年首次被寄出。

柯连洛克认为:“网路的下一步将走入实体世界。未来,网路将无所不在;我一走进房间,网路就能立刻感应我的到来,并与我对话。”

相关新闻
新竹县网路行动教室起航 缩短城乡落差
云端运算论坛开幕  盼促六大新兴产业发展
此时不绿,更待何时!(2)
国防有奖征答   液晶电视等你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