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成功所在 兴趣使然

人气 13
标签:

【大纪元10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文敏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采访报道)2009年度诺贝尔奖创造了女性得主的一个记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五位之多,其中包括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女性科学家卡萝尔‧格雷德(Carol W. Greider)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 Blackburn)。她们与杰克‧绍斯塔克(Jack W. Szostak)共同分享这个奖项。这三位科学家的发现攻克了生物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完全复制,同时染色体如何受到保护而不至于发生降解。

卡萝尔‧格雷德是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女性得主。格雷德的贡献在于鉴别出端粒酶(telomerase)。

2009年10月27日下午,卡萝尔‧格雷德博士在位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PCTB楼(Preclinical Teaching Building,临床前教学楼)的办公室接受了大纪元时报记者的专访。


卡萝尔‧格雷德是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女性得主。格雷德的贡献在于鉴别出端粒酶(telomerase)。(摄影:丽莎/大纪元)

“兴趣最重要”

卡萝尔‧格雷德博士绘声绘色地向记者讲述了当年如何选择生物化学作为自己专业的。她当时到各个实验室转转,有些实验室觉得还行,有些实验室觉得不怎么样,当转到生物化学实验室时,卡萝尔觉得这是她的兴趣所在。她当时很激动,知道这就是她要做的。

回忆起自己的成长过程,卡萝尔说,她没有什么特别的人生目标,也没想到要做什么样的教授。在人生旅途中,会有很多不顺心的事情:实验不顺、实验室运营不顺、拿不到基金资助……如果这个人有兴趣,那他就会愿意突破困难向前走。

卡萝尔‧格雷德是个很勇敢的人。一般来说,一个博士研究生往往都会选择一个容易的课题,但她却找了个非常新、而且很冷僻的课题,她要验证端粒酶的存在。

23岁的卡萝尔于1984圣诞节作出了这个最终奠定她获得诺贝尔奖的实验,她第一次找到了端粒酶存在的迹象(the first hint)。记者想看看她当年那张电泳胶图,她快速地找出来,并高兴地与这个奠定诺贝尔奖的实验见证合影。

看着显示一串串像梯子一样规则排列的条带的胶,可以想像当时的她会有多激动,因为在这之前,没有任何人证明过有这种酶的存在,而她首先摸到了“像”。虽然当时找到了“迹象”,但她和她手下的人并没有陶醉在这个实验中。卡萝尔告诉记者,她们进行反复的验证,一年后终于得到有说服力的数据,证明发现的酶就是她们要寻找的端粒酶,最后这个成果发表在第二年12月的《细胞》(《Cell》)杂志上。

由于格雷德博士是在圣诞节这一天做实验时得出这个重大发现的,当被问及她“是不是鼓励手下的人加班加点,节日也不例外”时,她笑了,“不是。你要享受生活,你得有兴趣去做事。”

“家是第一”

格雷德博士2003年当选院士,2006年拿到艾伯特‧拉斯克医学研究奖(The Albert Lasker Medical Research Awards),拉斯克奖极负盛名,有时也被称为是“美国的诺贝尔奖”。格雷德博士今年拿到诺贝尔奖,真是实至名归。

作为一位事业颇为成功的职业女性,卡萝尔‧格雷德是如何兼顾家庭的呢?格雷德其实是一个很注重家的人。在她的办公室门口,贴着她的一对儿女的照片。

“当我工作时,我就专注于工作。当我在家时,我就倾注家庭。”“家庭总是第一的。”她补充说。

她说:“我在研究中花很多时间,但周末我总是和家人在一起。”卡萝尔不仅注重家庭,也爱好运动。


在卡萝尔‧格雷德的办公室门口﹐贴着她的一对儿女的照片。她说:“当我在工作时,我就专注于工作。当我在家时,我就倾注家庭。”“家庭总是第一的”。(摄影:丽 莎/大纪元)

研究成果对于攻克癌症有深远影响

如果没有后来的研究表明端粒酶与老年病、癌症及其它疾病的关系,这个端粒酶很有可能就和别的很多蛋白质一样被束之高阁。

卡萝尔最初是研究四膜虫,这个模型是一种纤毛原虫,当时她之所以利用它是“因为它有40,000个染色体”。所以一开始,她并没有认识到她研究的东西有这么多的临床应用价值。从最初发现到逐渐认识到端粒酶与癌症、肺纤维化、老年退化性病变有关,多年来积淀了很多人持之不懈的努力。目前,她的实验室建立了很多老鼠疾病模型。“通过阻断端粒酶,有可能治疗一些癌症。”她说:“这鼓励人们致力于治疗研究。”

对端粒酶来说,应用于临床有两方面。一方面,癌症端粒酶激活,如果发展药物阻断端粒酶,会治疗一部分癌症。另一方面,一些退化性病变,因为端粒酶缺乏,那么补充端粒酶可能也是一个方向。对于目前流行的基因治疗,格雷德并不乐观,因为已经有二十年历史,但并没有实质性进展。格雷德更倾向于发展小分子药物直接作用于端粒酶。

对于目前一种流行的说法:一个人的经济生活方式会影响端粒长度,从而跟保持年轻有关。格雷德博士并不认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会影响端粒长度,她更倾向于将端粒与遗传性疾病联系。看到目前有很多研究在检测端粒酶复合物突变与疾病的关系,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癌症、皮肤病(主要是先天性角化不良,英文为dyskeratosis congenita,缩写是DC或DKC),记者担心这些研究成果会不会被保险公司利用来抬高病人的保费。

“不会的。”格雷德介绍了美国国会通过的法案,禁止在雇佣人与投保过程中有遗传歧视。

在离开格雷德办公室时,记者注意到墙上的一幅中国画,这幅画是她的一个中国学生送给她的,画中的竹子郁郁葱葱,遒劲,生机勃勃,恰好是这位最年轻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写照。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黄芩:从诺贝尔奖奇迹城说开去
诺贝尔奖奇迹城市 德国古城哥廷根
苦胆︰“华”而不实
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回归传统 关心地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