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京城:极尽繁华大栅栏

林妍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栅栏”是京城最古老繁华、且又别具一格的街市,家喻户晓。有这条街道约300米长,东起前门大街,西抵煤市街,狭窄的街道两侧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店铺、商号,街道上人头涌动,终日热闹非凡,可谓“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
  
大栅栏街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而兴旺于清代,距今已有近500年了。大栅栏在明代原称“廊房四条”,由于这里是前门外 通往南城广安门一带最方便的交通要道,是以明永乐迁都北京后,为了鼓励发展商业,在前门外修建“廊房”作为店铺,广招商家,设立市场。到了明朝中期时,这里已经成为一条较为繁华的街市了。
  
明弘治年间,由于天灾人祸,很多流民涌入京城,给京城治安带来压力,所以官府要求在内城大小街巷设立栅栏。后来,清兵入关建立清朝,将汉人和商人迁到城南,并且在京城大街小巷及胡同立起约1700处栅栏,早晨打开,晚上掌灯即关闭。而在“廊房四条”东西两面所建的栅栏十分高大,久而久之,人们就将此处称作“大栅栏”。
  
雍乾时代,为避免汉人和旗人之间的冲突,在把汉人迁到南城的同时,下令内城皇城附近除了一些店铺商号外,其他娱乐性质的如戏院等全部迁到前门之外,内城所居的人如想看戏,也得出前门到大栅栏。那些王公显贵、富商大贾常到这里看戏,大栅栏一带渐渐成了商业繁荣、弦歌不绝的热闹场所。
  
清代乾嘉时期,大栅栏为主的前门一代,商业及其繁荣,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小商小贩推车摆摊,沿街叫卖,整日里熙熙攘攘,人流不断,有“繁华市井何处有,大栅栏内去转游”的美誉。大栅栏街道两侧各种店铺多达120多家,吃穿日用,应有尽有,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京城老字号,如同仁堂、瑞蚨祥、马聚元、内联升、全聚德、月盛斋、都一处、正阳楼、六必居等,可以说是大栅栏的鼎盛时期。老北京有一句民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踏内联升”,就是指大栅栏。
  
旧时的京城,“十四至十六日,朝服三天,庆贺上元佳节”。因此每当正月十五,大栅栏又是逛花灯的好去处,这里家家店铺商号全部挂出各式各样的花灯,五颜六色,缤纷多彩,整条街道如同白昼,街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1900年,庚子事变中,义和团放火烧毁了数千家大栅栏一带的店铺,真是“大栅栏前热闹场,无端一炬烬咸阳”。不过,后来人们对这里又进行了修复和重建。
  
大栅栏街道两侧依然保留着很多古老的建筑,以及一些经久不衰的著名的老字号店铺,如同仁堂、瑞蚨祥、六必居等等,这些老北京们如数家珍的“老字号” 已经不仅是一种商业品牌,更重要的是一种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象征。@*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小巷,北京的胡同大部分形成于的元、明、清三个朝代,围绕在紫禁城周围,数目浩繁有几千条。胡同这种古老街道也成为京城独有的特色和民俗文化,为京城一景。
  • 遍布全城的四合院─京城人的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的范例,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 庙会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习俗,而北京的庙会尤为著名,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并且历史悠久,相传起始于辽代,但未被证实。最早有记载的是元代白云观庙会,明清时期北京的庙会就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京城内外的各大寺院均有各自特色的庙会.............
  •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传统民居,也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漫步在京城幽深曲折的胡同里,两边是或直或曲或宽或窄,且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大门,大小不等,装饰各异,真是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情。
  • 自元朝定都北京,便开始修葺京城,所以京城的古城墙创建于元,而形成在明代。当时元代城墙有11个城门,明代初期,刘伯温修建北京城时,将原来的11座城门改成了9 座: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即闻名于京城的“都城九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内九城”。
  • 中国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风俗和文化,他们的传统民居也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如草原上的蒙古包、侗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等等。而黎族是海南岛独有的民族,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他们的传统民居则是一种形似船状的“船形屋”。
  • 明成祖要求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工匠们一筹莫展...
  • 据说,北京城是一座“八臂哪吒城”,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与明朝的著名谋士刘伯温有关。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其孙朱允炆继位,即明惠帝。后来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在北京发动“靖难之变”,四年后夺取皇位,即明成祖。
  • 胡同原为蒙族语,即小街巷。胡同称呼始于元代,多数的这些小巷在元、明和清朝的时候被建造,北京胡同是明清的典型民居..................
  • “柳塘莲蒲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这是清代李静山赞誉北京什刹海夏季风情的一首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