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红酒暴利:从10元涨到300元 垃圾原料

人气 35
标签:

【大纪元10月7日讯】正是中秋送礼、宴请高峰,进口中国的红酒销量大增,但红酒行业水有多深?有多高利润,吸引无数人争相“掘金”?业界人士介绍了进口红酒的产业链,让你看到其真面目。

自己贴洋标签

据人民网10月4日报道,一位做过红酒经销的法国人S先生表示,在中国进口的红酒品牌高达上万个,分为新世界葡萄酒(产自智利、美国、新西兰、澳洲等)和旧世界(产自法国、意大利等)两种。价格从几十元到几万元、几十万元都有。有的是原装进口的,有的则是进口原料,在国内分装。

其实,进口的散装酒、半成品基酒,在国内加工后分装的都算作洋酒,但是是在国内分装还是原装进口价格差别就很大,而且消费者也更信原装进口。因此大多数品牌都标榜自己是原装进口的。

市面上的进口葡萄酒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国内分装的。散装木桶进口有两种,一种是葡萄原汁,另外一种是进口葡萄浆。前者运到中国后,厂家可以直接分装成葡萄酒成品。而后者必须进行勾兑,即要按照口感调配,加水和色素等。

有业内人士揭秘,有些所谓进口红酒其实是中国人自己搞的商标,然后到内地赚钱,例如,国内一家酒商从西班牙购买葡萄酒然后打自己的商标。这种方式一般消费者很难分辨,即使看进口商检报告也不涉及这些信息。

从10元涨到300元

出厂价1到2欧元每瓶的进口红酒,抵达中国超市后就要卖到八九十元。在本地进口葡萄酒业务的佳宸酒业董事总经理潘家佳说,1欧元折合10元人民币,外加3元海运,再纳税48.2%(消费税、附加值税和关税)后到岸成本为19.5元,之后仓储和本地运输、人工费用合计2元,售前成本最低也应是22元左右。“如果一瓶葡萄酒给经销商价格低于25元,那么进口商本身就很难做。”

S先生说,按照上述落地到中国约25元的酒为例,经销商一般60元左右供应给超市或者商场,这些地方再加价10%到15%,到消费者手中就成七八十元了。

而一旦进入西餐厅,往往按照经销商供货价的两倍或者2.5倍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而一旦进入酒店,身价往往是3到4倍,这时候在酒店的售价可能就到 300元左右了。

部分分装红酒用“垃圾”原料

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副会长、广州大德酒庄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惠东揭秘,业内不乏进口散装葡萄汁国内罐装后贴牌洋葡萄酒的情况,往往向夜场和二三线城市倾销,售价严重偏离价值。

而一些低端进口原汁则被业内称作“洋垃圾”。“叫它‘垃圾’,是因为它可能是用发霉或者品质很差的葡萄酿造的。”业内人士说。只要用技术手段(如加入二氧化硫防腐,加入糖维持甜度)确保对人体无害,这种原汁在国外公开渠道就可以买到,但是品质很差。

这些所谓的进口红酒往往没有中文标签,除了看不懂的洋文之外,消费者很难从外观上辨别好坏。

上述人士介绍,部分不法商人在分装过程中进一步稀释、勾兑一些食品原料,例如胭脂红、柠檬黄和亮蓝等色素,加入甜蜜素、安赛蜜、糖精等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来进一步降低成本牟取更高的利润。“经过处理后,一般消费者区别不出味道。”

今年,广东省相关部门对广州部分超市及批发企业酒类商品进行抽检,发现不少进口红酒超量使用防腐剂和超范围使用甜味剂。如果消费者缺乏品鉴葡萄酒的能力,最好要在质量比较有保障的渠道购买。

喝红酒的三个误区

只瞧包装不看产地。消费者不管价格贵不贵,只看包装精美就买,因此市面上出现很多过度包装的红酒,如木盒装、皮盒装等花样繁多,甚至还装入了月饼大礼包。

只问价格,不管等级。卖酒的人往往只问顾客:“你需要多少钱的酒?”而不是介绍产地和等级等要素。所以造成在中国两种进口红酒最好卖,一种是价格便宜的,而另一种是价格最贵的。

买的不喝,喝的不买。喝进口红酒对中国人来讲还是个门面工程,大部分人不是因为喜欢而喝,而是觉得很时尚、很有品位。因此,用红酒来送礼是最好的选择,送礼者花钱不多拿得出手,而收礼者满心欢喜。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投书:中国的GDP是这样搞出来的
党文化赤裸上阵 中国烟花铩羽国际
大陆收缴假币逾六亿 广东为源头
联合银行说明会 社区团体力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