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瑞芳.大粗坑古道.大粗坑山腰古道.小粗坑古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76
标签:

清晨,远望东北角方向,天空阴阴霾霾,云层颇厚。气象预报,受卢碧台风外围影响,山区可能会有短暂阵雨,果然车行到了瑞芳,天空就下起毛毛雨了。

这点小雨丝,还不致于影响我的游兴。想起七年前的大粗坑古道之行,顶着摄氏三十五、六度的高温,就让我感慨说过,走古道,与其酷热难耐,我宁愿凄风苦雨。何况凄风苦雨,更有古道沧桑气氛。

清晨七点半,抵达猴硐,停车于弓桥社区活动中心旁的停车场。由此地出发,沿着大粗坑溪旁的产业道路上行,经过猴硐国小旧校舍,约10分钟,抵达“淡兰桥”叉路,过了淡兰桥,就是金字碑古道的登山口。不过桥,取左行。

爬上一弯道,左侧路旁不远处有一座石砌的小土地公庙,停留拍照,略休息。续行,不久,抵达净寺。寺犬凶猛依旧如昔,一路穷追不舍,一阵对峙之后,总算顺利通过。约七、八分钟,抵达大粗坑古道登山口。远远望见“菜刀崙瀑布”如一道白丝自山峦悬流而下,注入大粗坑溪。

登山口有水泥桥跨越大粗坑溪,通往附近的昇福坑矿场。昇福坑是台湾最后一个开采金矿的的矿坑,如今亦已经歇业。我从水泥桥旁的石阶路上行,展开了今天的大粗坑古道之行。

一路上坡,雨丝渐歇,空气湿润,气爽怡人。这段古道,对我来说,其实是新的体验。当年走大粗坑古道,古道因台风而崩塌路毁,我只好改采溯溪的方式,溯大粗坑溪,抵达位于上游的大粗坑聚落。如今地貌已不同。古道已重铺步道,而大粗坑溪岸新草丛生,想要溯溪上行,反而变成难事。

现在的大粗坑古道仍然有崩塌路路段,但通行无碍,铺上新颖的花岗石,算是路况良好的一条古道。


大粗坑古道登山口,右为大粗坑溪。

大粗坑古道,花岗岩石阶路,路况良好。


——————————————————————————–


万善堂

上行约10分钟,抵达万善堂,是一座收埋及祭祀无主孤魂(好兄弟)的阴庙。庙左后方的山壁边缘,竖立了一块小石碑,模糊斑驳的刻字,写着几位善心捐款的人名。落款刻着“明治三十二年”(1899),那正是大粗坑采金热潮开始的时期。

这座万善堂让我想起貂山古道上那座明治35年(1902)所立的“无缘之墓”。这座万善堂大概也是埋葬着一些怀抱着黄金梦来到这里寻梦,而最终与富贵无缘的人。

续行,仍是石阶路为主的上坡路。约15分钟,遇左叉路,山径入口有蓝天队标示的“大粗坑山腰古道”。而这里就已是大粗坑聚落了。不少被废弃的房舍掩藏在这片树林草丛里。先不入山腰古道,续前行,抵达昔日大粗坑的“大山国小”校址。

两层楼的小学校,建筑结构依旧伫立,而墙垣荒废,残破不堪。附近的房舍,或埋于草丛深处,或仅剩残垣断壁,曾经繁华热闹的矿山聚落,如今一片死寂与沧凉。学校旁一间石头厝,近年来有人开设了一间小庙“大德宫”,成了大粗坑唯一的人家。虽然门户开放,但却不见人迹。

时序来到了秋日,虫声稀微,大粗坑聚落更显得寂寥与冷清。很难想像,在采矿时期,这里曾有“小美国”之称。我喜爱大粗坑这特有的矿山沧桑气氛。放眼望去,青山依旧在,而眼前的萧条情景,有如古人所云:“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大粗坑适合秋日造访。若酷暑来此,晴空烈日,挥汗犹未已,怎有心情感怀呢?而再过一阵子,秋芒绽放时,若再加上秋风秋雨,则沧桑更到位,更能触动旅人的情怀。


万善堂石碑(明治32年)。

大山国小(猴硐国小-大粗坑分班)。


——————————————————————————–

我返回到山腰古道的入口。这条山腰古道是近年来蓝天队整理过的古道。山腰古道联络大粗坑及小粗坑这两个矿山聚落。

山腰古道途中有采金时期遗留下的金仔矿遗迹,矿坑距离小粗坑聚落不远,所以这条山腰古道又被称为“小粗坑采金古道。”

原本还担心这条山腰古道较少人走,路况差,最近得知瑞芳镇公所刚派人整理过,走过的山友提及路况甚佳,所以我才放心敢独行这条古道山路。

果然如山友所言,山腰古道路况良好,沿途大多是平缓的腰绕小径。全程走于森林中,气氛幽静,又是传统的泥土山径,走来颇有野趣,愈走愈觉得惊喜。

古道途中有几处崩塌,而稍有高绕陡下起伏,都设有绳索辅助,通行不难,但最好要准备手套,拉绳攀爬较为方便。腰绕路好走,悠然而行,不知不觉走了四、五十分钟。

经过一处小溪涧的崩塌地形后,不久,就遇见第一个金仔矿坑,矿坑前的古道上还有废弃的台车铁轨,可想见当年采矿时的热闹情景。如今洞口野草横生,显得荒凉。

续行两分钟,抵达“银丝瀑布”。几年前,我曾由小粗坑聚落独行至此。到达此处,离小粗坑聚落已不远,接着又经过一个金仔矿矿坑遗迹。


大粗坑山腰古道。

金仔矿矿坑。

——————————————————————————–


山神庙

不久,就抵达小粗坑聚落。山腰古道与小粗坑古道交会。小山国小的遗址就在下方不远处。我先往上行,去探访山神庙。

辛苦爬一段陡上的石阶路,接着泥土路仍是陡上,爬了十分钟,终于抵达山神庙。石砌的山神庙规模较一般山区的土地庙格局大了许多,反映了当年此地的荣景。采矿结束后,小粗坑聚落没落,山神庙亦随之落寞。

来到山神庙,遇到一位山友在此休息,这是今天唯一遇到的登山客,他也是独行至此。简短寒暄问好,并聊起这附近的古道。

聊到了古道,他突然问说:“你有没有听过‘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这个网站?”我只好尴尬简单回答:“听过。”他介绍了这附近“Tony”爬过的几条古道。我只好继续尴尬回答:“我也走过这几条古道。”

为何当下没承认自己的身份呢?我并非不近人情,之所以没这么做,是今天一路独行古道的心情。大粗坑、小粗坑古道都是我情有独钟的古道路线,适合独行独自领略。在这样的日子,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心情,我未预料到会遇见登山客,而又提到了这样的话题。我不想因为偶然萍水相逢的一个小插曲可能产生的“蝴蝶效应”而影响了我从大粗坑这一路而来的古道氛围及心情。

聊了一下,为避免话题尴尬,于是我起身告辞,想继续往上走,去登小粗坑山。他听我说要去爬小粗坑山,却好意说:“我陪你一起走。”宁愿独行的心情,很难向人解释明白,我只好表示欢迎之意。幸好他只是默默跟在我后面,话不多,没有再提到“Tony”这个人,减轻了我的尴尬心情。

上行约十分钟,爬抵小粗坑古道的越岭最高点。右叉小径上行约不到100公尺,就爬抵小粗坑山。小粗坑山,海拔485公尺,有一颗“台阳”62号基石。一颗小小的基石,默默见证了这里曾是颜云年的地盘。


小粗坑山,台阳62号基石。

从小粗坑山眺望基隆山及九份山城。

——————————————————————————–

从鞍部高处折返,一路下行。约20分钟,返抵小粗坑聚落的“小山国小”遗址。小山国小是猴硐国小在小粗坑的分班。

采矿时期,大粗坑及小粗坑矿区都有不少住户,因此猴硐国小在大粗坑、小粗坑都设有分班,而分别被昵称为“大山国小”及“小山国小”。

小山国小校门口的石柱覆满藤蔓草蕨,校园老树亦藤蔓附身,树下秋千绳索木板渐朽,小小的校园内杂草丛生,教室外墙亦已被杂草侵扰,景况较多年前我来时所见更为荒凉。

我走过百条古道,而小粗坑聚落是我最钟爱的古道景点之一,我的第一本著作《古道纪行》就是用小粗坑的小山国小校门为书籍封面,对此地情感尤深。小粗坑也是颜云年发迹之处,他后来创立“台阳矿业株式会社”,成为一代矿业钜子。日据时期,基隆颜家与板桥林家、雾峰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陈家,并称为台湾五大家族。

而世事漫漫如流水,如今基隆颜家的矿业传奇故事,已成为过去式,一如今日的小粗坑聚落,繁华落尽。只有青山依旧在,默默见证着百年来的世事兴衰与悲喜。

从小粗坑聚落走古道下山,途中路旁还有一座石砌小土地公庙。庙前供桌一角仍可清楚看见“昭和八年”(1933)的模糊刻字。约20几分钟,抵达山脚下的弓桥社区。再步行几分钟马路,返抵活动中心旁的停车处取车。最后的这一段路,这位山友突然好奇问我,拍了这么多照片,有没有放在部落格?这又勾起我的尴尬心情。我只能含糊以对。

取车后,顺道开车载山友前往猴硐火车站搭车,然后在车站前道别。他日若有缘在山中再相遇,我想这位山友应该就不会再相问:“你有没有听过‘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这个网站?”

旅游日期:2009.10.20(写于2009.10.22)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

【路程时间记录】
弓桥社区活动中心—10分钟—淡兰桥—8分钟—净寺—8分钟—大粗坑古道登山口—10分钟— 万善堂(明治三十二年)—15分钟—大粗坑山腰古道叉路口—2分钟—大德宫及大山国小
大山国小—1分钟—大粗坑山腰古道叉路口—45分钟—金仔矿一—2分钟—银丝瀑布— 1分钟—金仔矿二—5分钟—小粗坑古道、山腰古道叉路口(小粗坑聚落)
小粗坑古道、山腰古道叉路—10分钟—山神庙—12分钟—小粗坑山—8分钟—山神庙—6分钟— 小粗坑古道、山腰古道叉路口—3分钟—小山国小(小粗坑分班)—12分钟—福德宫(昭和八年)— 8分钟—产业道路—5分钟—弓桥社区(九芎路)—4分钟—弓桥社区活动中心
注:O形全程,约3~3.5小时。


从弓桥社区走往大粗坑古道登山口。左为猴硐国小旧址,右为大粗坑溪。


净寺。凶猛黑犬冲出前,片刻的宁静。


大粗坑古道登山口(不过桥)。过桥可通往昇福坑矿场,远处为菜刀崙瀑布。


大粗坑古道,铺上花岗岩石阶,成为观光步道。


大粗坑聚落。人去楼空,寂寥景象。


大粗坑聚落。远望大山国小遗址及大德宫。


大粗坑山腰古道入口,绑有不少登山条。


大粗坑山腰古道。平缓的山腰路,(目前)路况良好。


金仔矿矿坑前的台车道铁轨残迹。


银丝瀑布。


抵达小粗坑聚落。续爬小粗坑古道往山神庙及小粗坑山。


大粗坑山腰古道


小山国小(猴硐国小小粗坑分班)校门


小粗坑聚落。废弃的房舍。


小粗坑聚落。废弃的房舍。


小山国小(小粗坑分班)校舍已被杂草侵附。


从教室望窗外,窗外一片杂草。


教室内有一石碑,刻着“德至宝堪求”。上次来时未曾见过此碑。


走小粗坑古道下山。山友走在前头。


古道路旁不远处的一座福德宫,供桌刻有“昭和八年”(1933年)字迹。


古道旁,老树,废屋。


小粗坑古道入口,就在北37乡道,弓桥社区入口旁。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何华德:艾伯特可以赢得下届大选
澳自由党魁败选议员霍基将继续留任前排议员
台北瑞芳.淡兰古道白兰氏纪念碑
澳反对党新领袖会晤达赖喇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