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碧兰拼布个展 尝试拾回传统本土艺术

人气 15
标签:

【大纪元12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中报导)以特殊双面绣技法,并融合3D立体效果于拼布艺术创作领域中的邱碧兰,这次将压箱宝作品倾囊而出,包括前后四年完工的佛祖观世音大作、手提包,以及一件米粒大的老虎绣作品,艺术家力图摆脱东洋创作,作品不论原料或取材,皆以本土出发,看得见发扬老祖宗生活艺术的企图心。数十件近年来研究、尝试的精彩拼布创作,即日起到99年1月6日,在台中市文英馆展出。

生长在竹南,邱碧兰从小跟着妈妈缝缝补补,民国79年第一次在救国团学习拼布艺术后,便发现它的精巧与变化,随后展开追求拼布创作的不归路。


邱碧兰故乡竹南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这些元素就成为她创作的内容,作品内容也越来越多元,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摄影:黄玉燕大纪元)

87年开始,邱碧兰开始在社区学苑教授拼布都是外来拼布的技法与观念,直到一天,“故乡竹南中港生产的金银纸上的图腾,应该也可用拼布来表现”的念头浮现后,“为什么不能跳脱市场拼布的风格?用外来拼布的技巧来表现自己的文化,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的想法,让邱碧兰开始尝试新的创作方向。

在完成“天狗图”、“莲花金”作品后,邱碧兰开始思考从传统的中华文化中找寻创作元素。邱碧兰故乡竹南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这些元素就成为她创作的内容,作品内容也越来越多元,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历时四年的降龙观音,邱碧兰说,过程中往往必须放空自己,从创作中体会了不强求。(摄影:黄玉燕大纪元)

邱碧兰发现生活四周俯拾皆是创作题材,每件作品皆是独树一帜,完全跳脱过去市场日式风格的作品,为拼布开创另一个全新的方向。在创作的过程中,邱碧兰认为技术可以克服,布料的取得反是最困难的一部分。她说,一般拼布材料的取得多半需要进口,不同的民族,都各有其民族的颜色,进口的布料色彩,与我们的文化色彩也不尽相同。对此,她经常必需为一幅作品的布料四处张罗,费心费力。

在布料色彩取得不易的情况下,邱碧兰开始尝试制作手染布,希望用自己手染的布料来创作,因此也开拓了传统拼布更为宽阔的空间。从这次邱碧兰的个展中,可以看到她用心赋予传统拼布,有了属于自己生命的内涵。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国际拼布大展 台南登场
拼布艺术 焕然“衣” 新
人死时大脑会发生什么事? 医生这么说
这些食物不宜隔天再次加热食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