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明:财政政策、保护主义与经济

黄健明

标签:

【大纪元2月15日讯】新春伊始、鼠去牛来,不过新一年中的种种恐惧,也离不开去年金融危机引发的问题。在经济不景的背景之下,各国积极利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政府新一年度的财政预算中相信也以此为重点。

政府财政收支对于经济有其平稳作用,因为政府收入一般顺着经济升降,开支则由于福利开支与经济反向而行。以香港为例,过去十多年不计各项基金调拨的政府收支反映,每个百分点的经济变化引致超过两个百分点的政府收入变化,而开支则与经济变动并无显着关系。正因如此,政府的财政盈余与赤字在经济高峰与不景中交替出现,自动减低经济波幅。不过,积极财政政策能否刺激经济却是另一回事。

美刺激经济方案作用受质疑

当美国新一任总统奥巴马表示,各界对于政府需要以行动挽救经济并无异议,多位经济学者近日却以美国大萧条和日本经济长年不振的经验,联署质疑政府增大开支振兴经济之效。长年成为诺贝尔大热得奖者兼联署人之一的法马教授(Eugene Fama)认为,财政政策并非免费午餐,推行政策的资金必然来自民间,从而造成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减少民间消费或储蓄。除非政府独具慧眼、较民间更能善用资源,否则增加的政府开支挤出民间开支,财政政策的作用便会大打折扣。

克鲁明(Paul Krugman)为此与法马来了一场小小笔战,笔者认为,米塞斯研究所(Mises Institute)的卢卡斯(Lucas Engelhardt)提出的同步性(simultaneity)最能指出其中关键。

除此以外,1992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贝加(Gary Becker)也认为,美国刺激经济方案的作用很可能被夸大。一来政府增加的投资项目难以准确针对失业人士,反而可能引导人力资源到经济效益较低的行业(同样,除非政府独具慧眼);二来社会上具经济效益的项目有限,政府短时间内匆匆增加投资,无可避免把资源投放于不具经济效益的项目。

增加政府开支对于刺激经济作用有限,随之而来的其他要求却可以甚具破坏性。在美国刺激经济方案之中,便有“买国货”(buy American)的要求,变相禁止方案中的各项基建使用入口钢材。

保护主义致生产力下降

经济不景之时,部分行业供过于求,强制“买国货”的保护主义自然大有市场。可是在高度专业分工的全球经济中,各国产品服务互相依赖,一个国家的保护主义必然引来他国报复。当然,我们可以进一步把“买国货”的要求扩展至被报复的产品,而最终的极端结果就是各国都要“自给自足”。

贸易之益,在于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的相对优势、也在于克鲁明提出的规模效益,透过减省全球整体的生产成本而使人类受益。贸易虽是国与国之事,而其中关键无非专业分工。

张五常教授指出,失业只会在专业分工下出现,而保护主义解决失业的渠道,正是减低专业分工。可是各国放弃利用拥有相对优势或规模效益的产品换取入口,就必须利用更多资源换取更少产品,“自给自足”的结果将是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倒退。这就如政府只要禁止所有个人之间的产品服务交易,各人当起自己的厨师、裁缝、司机,失业问题几乎可以立即解决,生活水平却必然大不如前。

克鲁明表示,在此非常时期,如无法协调各国政策,采取保护主义或许为协助各国投放更多资源挽救经济之最佳方案。但这观点恐怕是他把焦点过于集中需求层面,而忽视保护主义引致生产力下降,为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未明,受到利益团体压力而随政策而来的各种要求则多为有害。假如审时度势认为储备对于不明前景行有余力,应该仍以退税还富于民为佳。

--原载:《信报》,2009-02-04(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黄健明:严守财政纪律胜药石乱投
保护主义蔓延 有“毁灭性危险”
台日等15国家和地区  连名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全球经济衰退打击中国玩具业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