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英雄—史陶芬柏格上校

人气 366
标签:

“元首的目标已经彻底走向毁灭,希特勒和党卫军的罪行成了德军光荣历史的污点:屠杀平民,拷打饥饿的战俘,以及将无辜的百姓送入集中营……。

身为一个军人的自觉,效忠希特勒就如同背叛国家;希特勒不只与全世界为敌,更是德国的头敌,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史陶芬柏格上校战地日记》

30年代初,在世界面临着经济大恐慌之际,希特勒及其所率领的纳粹党,以改革者自居,大行国家社会主义,一时将德国的经济推向高峰,并藉之取得世人的信任。然而在纳粹党取得政权之后便立即引发二次大战,席卷全世界,造成了数千万人的死亡。

史陶芬柏格爵士,出身于名门贵族世家,年仅35岁便官拜上校,是军队中的明日之星。他曾经是纳粹的狂热信徒,他曾深信纳粹党是德国的希望,然而在希特勒发动二次大战后他的信念开始产生动摇。
随着战事的进行,希特勒也变得越来越加疯狂,党卫军血腥的整肃异议人士,并将无辜的六百余万犹太人送进集中营集体屠杀,身为军人的史陶芬柏格上校想着:“这国家留给孩子们的竟然是战争与暴力,孩子们迟早会变成希特勒的杀人机器,这样真的好吗? ”

于是他开始与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筹画了一起名为“华尔奇丽亚”(Valkyrie;女武神)的秘密行动,他知道如果成功了,将会减少无辜百姓的牺牲。

坚毅的贵族后代

史陶芬伯格伯爵(Claus Graf von Stauffenberg)生于德国南部最古老且最有威望的家族,父亲曾是符腾堡王国的最高元帅,母亲是一位普鲁士将军的曾孙女。

史陶芬伯格在孩提时便建立了极为坚强的意志力,他幼时体弱多病,常为头痛及喉疾所苦,但他绝不允许自己倒下,反而以意志力来恢复健康,不但将自己磨练为一个运动好手,还协助当地农民收割,而他也深以助人为傲。

对于史陶芬伯格而言,他认为贵族不仅是崇高的社会地位,也是自身的天职,永恒为民服务是他的义务。他曾对家人说:“名副其实,贵族的态度亦即我们首要之务是服务国家,不论我们处于任何职业皆然。”

贵族服务观及坚强的意志力,深深的影响了以后的作为;在他日后于北非战场负伤疗养期间,他拒绝服用止痛剂,完全靠着坚强的意志活下来。

史陶芬伯格受了爱国诗人格奥尔格(Stefan George)的影响,于1926年投入班柏第17骑兵旅当一名普通士兵。他在军队立刻崭露头角,于1930年升任军官。

在史陶芬伯格服役的这段期间,他的队长对他如此描述:“具有独立、可靠的个性。同时还能自有主见,无论在战术及技术上期表现均在水准之上;他的人际关系无懈可击。对社会、历史、宗教性事务,有高度兴趣……若他能长此以往,未来表现必不可限量。”

同年,希特勒以改革者的名号出任德国总理,并进行一连串的变革,德国经济逐渐起飞,史陶芬伯格也参与纳粹党的街头庆祝活动,此时的他认为:“一但纳粹掌权,党派之间的斗争即可结束,并能制订坚定向前的政策”。

史陶芬伯格对希特勒表示崇敬之意,他认为:“希特勒擅于运用文字表达若干基本而严肃的概念,从而引导了精神生活的复苏。”

效忠屠夫如同叛国

1934年6月,希特勒为巩固自身权力发动戒严,命令党卫队清除冲锋队员的领导人并处决冲锋队员4百余人,史称“长刀之夜”(Night of the Long Knives)。

这次事件让史陶芬伯格对希特勒改变了看法,他开始批评希特勒的冷酷无情:一旦老同志失去了利用价值,便残忍的加以处决。但是他仍与德国军方的立场一致,赞同长刀之夜,期望纳粹能走向好的一面。

1937年,史陶芬伯格晋任上尉,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德军参谋本部学院,在学院中他名列前茅,学术论文获得第一的荣耀。毕业后,德军参谋本部各一级单位更是争先申请调任史陶芬伯格至单位任职。最后他选择至前线的第1轻装师任后勤参谋官,协助该师完成占领捷克的任务。

1938 年11月,在第1轻装师回国后不久即发生恶名昭彰的“水晶之夜”(Kristallnacht),起因是一位留亡巴黎的犹太裔青年,因求助于德国驻巴黎大使馆秘书,请求协助其被驱逐于波兰的家人未果,愤而枪击之。结果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Paul Joseph Goebbels)组织纳粹党员与党卫队袭击德国全境的犹太人,造成3万名犹太男性遭到逮捕并被关入集中营,1574间犹太教堂及7000间犹太商店、 29间百货公司等遭到纵火或损毁。

史陶芬伯格对于此事件深痛恶绝,并在多次的在军中袍泽面前表示:“此事件损及世人眼中德国的荣誉。”

原先他宣誓效忠的政府及元首,在他面前变得极度的丑陋。

之后,史陶芬伯格随军参与了入侵波兰及法国的军事行动,后来于1943年被调到第10装甲旅,负责掩护“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从北非的撤退。在这期间,他不断的目睹希特勒及其纳粹党的种种暴行,他在北非的战地日记里写道:“身为一个军人的自觉:效忠希特勒就如同背叛国家;希特勒不只与全世界为敌,更是德国的头敌,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史陶芬伯格上校在1943年4月7日身受重伤,失去一只眼及手臂。他原本可因此光荣的退伍,但他明了,为了挽救德国,他必须使尽一切手段阻止希特勒。

而后他被任命为德军后备部队参谋长,他自此有了接进希特勒的机会,名为“华尔奇丽亚”的行动就此拉开序幕。

华尔奇丽亚行动

“华尔奇丽亚”的计划原本是后备军的作战计划之一,其概要为:后备军如何在国内暴动时进行镇压,接管城市治安的部署,藉以巩固希特勒的地位;然而史陶芬伯格上校将其改写为刺杀希特勒后如何行动的方案。他们计划成立临时政府,向盟军达成停战协议,结束这场战争。

“华尔奇丽亚”是北欧神话中的女武神,传说中,她的任务是在战场上挑选勇敢的战死者,迎接其灵魂至英灵殿作为神的战士。

史陶芬伯格上校在行动前曾说:“我了解,一旦任何人采取此行动,其在德国历史上将被视为叛徒,但是一个人却不能、也不应是自己良知的叛徒。如果我不采取此行动来制止这场无意义的杀戮,我将无法面对因战争而造成的孤儿、寡妇。”

他以“华尔奇丽亚”作为整个行动的总称,似乎也意味着为了德国的未来,他已视死如归!
1944年7月20日上午11时史陶芬伯格上校到达了“狼穴”,此时他已同最高统帅部通讯处长约妥,将爆炸的消息迅速传给柏林的反抗伙伴,以便他们立即行动。

当时正值夏天,“狼穴”的温度极高,希特勒将会议地点转至地面上的会议室内,史陶芬柏格虽然带了两枚炸弹,但由于紧张和时间准备不足,他只能够装设其中一枚。他在当日下午12时37分把载有炸弹的公事包放在希特勒右方的橡木大桌脚内侧,然后藉接听电话之故离开了会议室。

就在此时,希特勒的副官勃兰特上校发现史陶芬柏格那个公事包绊住了他的脚,因此把它捡起来放到桌子的靠外一边。这样一来,在炸弹和希特勒之间就隔着这个厚厚的底座。也许就是这个看来无足轻重的举动救了希特勒的命,也改变了往后的历史。

12 时42分炸弹爆炸,史陶芬柏格认为在场应当无人生还。于是按照计划飞往柏林,与其他在战争指挥部等候的同伴会合。

实际上,当时希特勒仅受轻伤,未被炸死,再加上消息不一,反抗军总部的欧布利特将军因无法得知史陶芬柏格是否成,因而迟迟未展开行动,直至史陶芬柏格抵达柏林才开始。然而却为时已晚,“华尔奇丽亚”行动终究以失败告终。

施陶芬柏格上校等人皆于当晚被捕,并旋即在战争指挥部的庭园内被枪毙,之后希特勒组成“7月20日事件特别委员会”,处决了五千名反抗分子,其中包括广受人民爱戴的隆梅尔(Elwin Rommel)元帅也被迫自杀,以保护家人。


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Horst Koehler )在 Bendlerblock的庭院向刺杀希特勒的英雄们敬献花环。(法新社)

为良知而抗争的典范

在 “720事件”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纳粹德国在二战中宣败。参与这起政变的人被称为“抵抗战士”,每年的7月20日德国都会举行盛大的仪式纪念当年参与“华尔奇丽亚”行动的成员,有些德国城乡还以部分参与者的名字来为街道命名。

2007 年7月20日,德国国防部长容克(Franz Josef Jung)在纪念仪式大会上发言表示:“当时参加反抗希特勒抗争的人们是出于坚定的信念,认准人性尊严和权利不能遭到践踏,他们甚至以自己的生命来捍卫信念。”他提到,德国和欧洲从过去的历史中学到,做为全球的一员,不能光捍卫自己,还要为其他地区应有的自由,权利和人权做出努力。为此德国义不容辞。”

作为嘉宾来参加宣誓仪式的德国前总理科尔(Helmut Kohl)说:“63年前失败的刺杀行动,给后世留下了一个为良知而抗争的典范,史陶芬柏格和其他被枪杀的将官的名字成为反抗独裁者的勇士,被永远记住。”

之后德国军人法修订了所谓的史陶芬柏格条款,明确的告诉德国军人:

军人效忠的对象是联邦德国。

军人必须在人民的法治和自由遭到威胁时挺身捍卫。

军人必须以宪法的法治,自由,民主,福利国及联邦体制作为检验现行政治体制是否为值得效忠的对象,非愚昧效忠一个会带领国家走向灭亡的领袖。。


参与行刺希特勒行动的德国军官照片。(法新社)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一代反共领袖:丘吉尔(58)
接纳反犹人士重返教会  德总理要求教宗澄清
头号通缉纳粹“死亡医生”已死于开罗
法承认遣送76,000犹太人至纳粹集中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