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两高报告避谈黄松有腐败大案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3月12日讯】(美国之音记者:东方香港报导)每年的人大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提交的报告都是代表们关注的重点。今年两高的报告尤其引人注目,这是由于去年10月发生了中国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因贪污腐化被免职的事件,他也是中共建国以来在司法系统被免职的级别最高的官员。不过,出乎代表们意料的是,今年两高的报告,竟然没有提到黄松有的名字,只是笼统地说“有的法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云云”,一些人大代表表示“很遗憾”。

*港媒:人大代表很遗憾*

香港媒体普遍报导了相关消息。明报在两会报导的专版中,用通栏大字标题报导了《高法报告避提撤职副院长》,并且用“人大代表很遗憾”作为副标题。

据报导,最高法院报告在谈到司法机构本身贪腐问题的时候没有提到轰动海内外的黄松有案例,只是泛泛承认“有的法官职业道德不高,司法不公,司法不廉,极少数人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腐化堕落,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有专家认为,由于黄松有案去年10月案发的时候曾经被中国官方媒体高调曝光,作为反腐倡廉的成就宣扬,因此这次两高的报告中没有必要加以回避。

*建国以来最高级别司法官员腐败大案*

据中国官方媒体的报导,去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公开宣布免去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同时黄松有被中纪委“双规”。黄松有是建国以来中国司法系统因涉嫌贪 腐而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

据中国媒体的报导,黄松有落马主要涉及三大问题:以权谋私、犯有涉嫌贪污4亿元巨款的严重经济问题,以及据传“对未成年少女特别感兴趣的”生活腐化问题。

有学者表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全面推进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推进法治建设,依法治国,依法维权,越来越成为普通民众追求的理想。现在承担着法治建设的最高法院高官居然也陷入到贪污、腐败的丑闻中,国人的法治信仰如何能建立?公众如何相信中国法律的公平、公正和正义?难道法制的普世价值也应该带有中国特色吗?

前山东大学教授孙文广分析说,人大代表们一般会就报告本身进行讨论,如果报告中不提黄松友案,代表们可能就不会讨论这个令中国司法系统信誉扫地的案子。然而,香港媒体嗅觉灵敏,“哪壶不开提哪壶”,避提撤职的副院长却成了香港媒体报导两会的头条新闻。

孙文广教授分析说:“我觉得高法这个报告里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案件,它应该是直接说明。现在有意回避,也就是避免在两会上遭到政协委员们以及人大代表们的议论。不讲的话,议论可能就少一些。因为大家讨论的时候,往往是根据报告来讨论报告,报告不提的东西呢,代表们就很少提,也很少议论了。显然两高不想把这个案子作为大家讨论的重点。”

据报导,全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胡克惠3月11号在网上访谈中透露,高检去年受理群众信访上访案件4.1万件,其中涉及司法检察机关的就有1.2万件。也就是说中国冤民上访的案件中近三分之一涉及他们认为司法不公。最高检察院的给两会的报告也指出,去年查处了违法违纪的检察人员258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24人。高检的报告同样没有点大案要案的名。

中国法律工作者唐荆林认为,黄松有的案子没有出现在报告中,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个案子仍然在调查之中:“黄松有的案件在报告中没有提,可能是因为目前还是一个未决的案件。目前黄松有的案件可能还在调查当中。还不是最后生效的判决。可能是这个原因。”

在海外媒体对高法报告避提黄松有案一事进行了报导之后,中新社援引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庭副庭长刘竹梅11号列席政协农业组讨论时的话说,关于黄松有案,“目前中纪委正在调查相关案卷,由于该案件还在调查之中,还没有完全查清楚,查彻底,目前尚无定论”。

在过去几届人大中,最高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检察院工作报告(简称两高报告)受代表关注的程度,仅次于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几乎每年与会代表们对两高报告投反对票和弃权票都是最多的。今年的两高报告是否能够扭转这一趋势,是海内外媒体关注两会的一大看点。

相关新闻
传涉4亿弊案 中共高院副院长被查
传大陆前最高法院院长肖扬被双规
大揭秘: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办案价格表
横河:从肖扬传被双规到酷刑屡禁不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