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滔:澳门为何拒某些港人入境

张滔

人气 6

【大纪元3月19日讯】近日发生了多宗港人赴澳门被拒绝入境的事件,这是过去所罕见的。这些港人,绝大多数是香港泛民主派的立法会议员和区议员,也有一名《南华早报》记者和两名香港大学学者曾被拒。更奇怪的是,一位泛民主派立法会议员经深圳返国内,回程经珠海,想顺道游览澳门,却被拒绝入境,只得折返,再经深圳返港。为什么可以进入大陆,却不能进入澳门呢?真叫人莫名其妙。

香港舆论为此而哗然,立法会议员更向特区政府当局质询。特首曾荫权回应说:这是澳门特区的内政。政务司唐英年则说:香港和澳门是兄弟。唐英年的话叫人联想到,这事件是港澳两特区政府的默契。更有人就此质询,香港特区政府是否向澳门特区政府提供了一份港人的黑名单,被拒者都是榜上有名的。香港特区政府对此项质询,却无回应。

到底这些港人,为什么被拒进入澳门?

拒绝入境或是北京指示

澳门是一个以赌业为主的旅游城市,旅游事业是其经济命脉,上述事件的发生,必定会有负面的影响。澳门特区政府为什么竟出此下策呢?有人认为这是遵从北京的指示。

自从上世纪的一九六六年“一二三”事件后,那时候葡萄牙人还统治着澳门,但澳门已成为半个“解放区”,左派势力压倒一切,控制了各方面的大权。葡萄牙统治者对北京逆来顺受,贴贴伏伏,甚至想把澳门归还中国。但北京不接受,让其挂名而苟延残喘。直至一九九九年,香港回归了,北京在历史的压力下,不能不收回澳门。

从这个角度来看,澳门拒绝这些港人入境,不可能不在事前得到北京的同意,甚而是执行北京的指示去做的。这个问题值得分析深思,对香港的形势发展,也会有启示的。

我们从多方面去分析思考这个问题。

香港和澳门两特区的分别

有人说,今年是“五四运动”的九十周年,中共建国的六十周年,西藏镇压的五十周年,北京西单民主墙的三十周年,“六四”事件的二十周年,镇压法轮功的十周年。这是一个极度政治敏感的年份,北京已展开了严密的防范,加强整个大陆各地的监控,以免发生动乱。香港和澳门虽然是特区,但接近大陆,讯息会很快便传入大陆,所以也要加强防范,避免发生事件。泛民主派人士到澳门去,是支持澳门的民主运动的,被认为是“搞事”,所以被拒绝入境。泛民主派人士早已有一大批被拒绝进入大陆的,还持有回乡证而仍准许返国的,是一些并非激烈的“搞手”,而且大陆的打压严厉,料他们也不会回去串联闹事,所以网开一面。

在这敏感年,香港特区表面上仍一切如常,请愿、游行、集会、抗争几乎无日无之,毫无加强防范,加以阻遏打压的迹象。特首曾荫权甚至宣布在他的任期内,即二○一二年七月之前,不会推行为《二十三条》立法。为什么与澳门有这样的差异呢?

首先,香港已有一定的公民力量,泛民主派在本港和国际都有一定的声誉,加以打压,适得其反,反而会促进其力量的增长。

其次,香港是比澳门更国际化的城市,全球对其“一国两制”的实施,比澳门敏感和关注密切得多。北京和香港当局,都不能不顾忌。

最后,香港的司法,在独立、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度各方面,都远胜澳门,事事都会受到司法复核的挑战。所以,一些有知名度的逃亡海外的民运人士,只要同意在港期间不参加公开活动和发表言论,也被准进入香港。

今年是澳门特区政治敏感年

有人说,今年也是澳门的政治敏感年,第一件敏感事件,就是《二十三条》立法。泛民主派人士前往澳门,就是声援反对这项立法的。

现在,澳门已通过这项立法,过程顺利,虽然也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反对声音,但完全不成气候。立法完成后,反而有市民拉起横额,手持标语,集会祝庆立法的成功。与二○○三年七月一日香港五十万市民的反对大游行,简直有天渊之别。即使香港泛民主派人士能够进入澳门去声援,也成不了气候,只会因有港人的声援,引起国际的多些关注。即使如此,北京和澳门当局也毫不放松。

澳门当前的第二件政治敏感事件,就是高官欧某的贪污事件,仍然在审讯而未曾终结。欧某在聆讯中,供出某些款项巨大的工程,批准权并非在他手上,而是他的上司的权力。他的上司是谁,呼之欲出,几乎人所共知,只是没有指名道姓点出来而已。这个顶级人马,是北京钦点的,点了出来,北京也受到打击。澳门已经没有言论自由,只能窃窃私语。但香港的泛民主派不会顾忌,到了澳门会就此事发表意见,再透过香港的传媒散播开去,北京和澳门当局,对此不能不防范。

澳门当前的第三件政治敏感事件,就是现任特首何厚铧,将于今年年底任满,不能再连任,澳门要选举第三届的特首。被估计为特首的候选人有几个,但无一是在声望上占压倒优势的,看来必有激烈竞争。那竞争不是公开的,而是争取北京的钦点。北京和澳门当局都顾虑港人来澳门,了解得情况,加以揭露,抨击“一国两制”的变质。

“一二-三”事件打垮葡澳

香港和澳门,同是实行所谓“一国两制”的特区,两者的《基本法》也大同小异。到目前,香港已回归近十二年,澳门也近十年了。从上述可以看见,两地的政治局势和气氛大有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将来的香港,会不会也变得像澳门一样?

首先,在回归之前,两地的宗主国--英国和葡萄牙,有很大的不同,一强一弱。虽然英国已比在第二次大战前削弱了许多,但还是百足之虫,经济、政治、军事都不弱,国际地位在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葡萄牙却一蹶不振了,在各方面都比英国逊色得多,已沦为第三、四等国家。但关键问题,还在于澳门一九六六年的“一二-三”事件和香港一九六七年的“六七暴动”。

一九六六年冬,澳门的中共地下党,藉小小事件,在十二月三日发动大规模的罢工、罢市和罢课,澳门葡萄牙政府完全失去控制,举手投降。宗主国向北京提出要把澳门归还中国,但北京拒绝收回。

“一二-三”事件后,香港左派曾派代表团去澳门,所谓“吸取经验”,其意实在是,在香港也搞这一套,要把港英斗垮斗臭,也举手投降,让其完全控制香港。

“六七暴动”及其后的港英

一九六七年夏,香港的中共地下党,藉新蒲岗一件劳资纠纷,掀起轩然大波,发动罢工、罢市、罢课,甚至进行武斗,在闹市放置土制炸弹。但结果,既被市民唾弃,也被港英大力镇压,一败涂地。

英国是老殖民地统治者,政治经验丰富得多,看见北京拒绝拱手奉还的澳门,知道北京意不在收回,仍然要“长期打算,充份利用”香港,旨在斗垮斗臭,夺取控制权。于是,一方面发动舆论围攻,另一方面采取武力镇压,搜捕、判刑、监禁滋事头头。经此一役,香港左派失去人心,完全被孤立,自此龟缩隐蔽了一个长时期。

港英乘胜追击,设立各种福利如大规模兴建公屋,推行免费教育,鼓励成立独立工会,等等,把左派失去的民心,大大地接纳过来。港英同时还大大放宽对社会运动的限禁,甚至有意无意地采取扶植的政策。所以,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出现了在左右两派以外的独立工会运动,最著名的就是教师罢课和教协会的成立。此外,如保钓、盲人事件、艇户事件、反贪污捉葛柏等等社会抗争,也此伏彼起,聚结了公民力量。

踏入八十年代,九七问题显露,中英进行谈判,港人提出了“民主回归”的口号,成为了香港民主运动的滥觞。港英也在此时设立区议会,举行选举区议员,把民主选举初步带入香港。香港的公民力量也成为民主力量,成为了回归后倒退的阻力。

澳门却没有这样的经历,积累不起公民力量和民主力量,所以倒退是必然的。

对被拒入境不能等闲视之

香港并不是已经安枕无忧的。“先取易,后取难”,这是中共一贯的策略。取了易,把难取的孤立,然后再去取。澳门是易取的,所以先取;香港是难取的,所以后取。

这次,港人被拒进入澳门,固然是为了隔绝香港对澳门的影响,也为了“杀鸡儆猴”,让港人看见澳门收紧了,你们也快要去习惯。

中共本来计划在回归十年后,便要收紧香港,所以先在二○○三年推行《二十三条》立法。但该年五十万港人的大游行,声势浩大,波澜壮阔,震撼了北京。随后,推行立法的叶刘淑仪和特首董建华,都先后下台。北京不能不审时度势,把收紧的计划延后。只是延后,并不是放弃。

香港的收紧计划延后,澳门却要加快。因为在澳门越来越收紧,一方面使香港孤立,另一方面作为先例,到香港也收紧时,可以说同是“一国两制”的澳门,不是这样做了吗?港人和国际社会都会因此麻木的。

所以,对澳门拒绝港人入境,决不可等闲视之,要看作一个警号。

“毋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更重要的是,港人要坚持抗争,不断继续发展和壮大公民力量,争取民主,关注民生,最广泛地把港人团结起来。

--原载:《动向》,2009年3月号
http://www.chengmingmag.com/t283/select/283sel22.html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看新闻,学英语(131)澳门赌城面临艰难时期
香港议员斥中共炮制黑名单
冉云飞:澳门已然沦陷
港民忧澳门23条无限扩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