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美国建国元勋富兰克林(9)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幸而除了感受友谊破裂的痛苦,富兰克林还尝到了爱情的甜蜜。在这段日子里,他和房东里德先生的女儿黛博勒恋爱了,并且谈到婚嫁,但却遭到里德太太的反对。里德太太一则认为他们都很年轻,刚过了18岁,二则知道富兰克林即将去英国办事,因而提出,如果要结婚,必须等到富兰克林从海外归来、自己开业之时。这是当时一般有女儿的家庭择婿的条件:自己有了企业才有了安家立业之本。
  
这时的富兰克林又有了新的朋友——几位好学的青年,交往最多的有查理•奥斯本、约瑟夫•沃森,都在城里一个有名的公证人查理•布罗克顿那里当书记员,詹姆斯•拉尔夫则是商店店员。每当星期日,他们4人常常兴致勃勃地到斯古基尔河畔的森林里散步。那时,他们轮流朗读作品,然后再一块议论所读的作品。
  
有一次,他们中有人提议,在下次会面时每人拿出一篇自己写的诗来,相互切磋和改进。大家同意了,并决定将诗的题目定为改写赞美诗第十八篇,那是一首描述上帝降临的诗。会期临近时,雄辩多才、风度优雅的拉尔夫拿着写成的诗稿来看富兰克林。拉尔夫听到富兰克林对自己的诗大加赞赏,便请求富兰克林把它当作自己的诗交出去,因为他认为奥斯本出于妒忌,一定会对他拉尔夫的诗不公正地大加批评,而奥斯本平素却不怎么妒忌富兰克林。他想知道,如果奥斯本把这首诗当作富兰克林的作品,会作何等评价。富兰克林答应了。他知道正直、坦率的奥斯本性好批评,有时不免有些过分。
  
到了4人会面的那一天,沃森和奥斯本的诗念过以后,大家作了些评价,指出了诗歌的优缺点后,轮到富兰克林了。他假意推诿了一番后便将誊过的诗稿读了一遍,马上得到大家的赞扬。沃森和奥斯本自愧不如,只有拉尔夫提出了一点批评,还立即遭到奥斯本的反对。直到4个人分手,奥斯本和拉尔夫同路回去时,他还在大谈特谈富兰克林的诗之有力、热情,与他平时谈话判若两人云云。直到下一次会面,拉尔夫才把真相和盘托出,于是,好一阵子奥斯本成了大家的取笑对象。
  
他们4人共用的友谊和欢乐历时并不长久。几年后,沃森死在富兰克林的怀抱里,给朋友留下了悲痛。奥斯本到西印度群岛后成为有名的律师,赚了钱,但也在年轻时候死去。只有拉尔夫伴同富兰克林去了英国,在那里别有一番经历。
  
日子一天天过去,船期渐渐临近了。

★  伦敦十九月
  
开往伦敦的船几经延期,终究快要启航了,富兰克林伦敦之行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还没有完成,这就是吉斯州长的信一直未能取到。这些信是托富兰克林带给吉斯在英国的朋友的,只有靠这些信件的介绍和推荐,年轻的富兰克林才有能从银行取到款项去完成此次远行的使命。
  
州长指定领取信件的日期一次又一次地后延,直到开船前夕富兰克林最后一次去取信并辞行时,州长秘书鲍尔德博士出来见他,说州长正忙于写信,在开船之前他会到纽卡斯尔去把信件交给富兰克林。富兰克林放心而去。
  
富兰克林回到住所,和黛博勒好一番山盟海誓,依依惜别,又辞别了朋友们,便和拉尔夫一同登船离开了费城。不久,船在纽卡斯尔停靠了。吉斯先生果然在城里,然而公务缠身,无暇接见,仍是秘书出来,传达了他的措辞谦恭的口信,并说将把信送到船上去。富兰克林见此,不由得有些困惑,也只得回到船上,一心等信。
  
船上的正舱(头二等舱)已经包给了几位先生,富兰克林和拉尔夫只能乘坐三等舱了(下舱)。启碇前,弗兰奇上校到船上来了,他在向富兰克林招呼、问候时的恭敬态度使得正舱里的乘客对这两个青年刮目相看。碰巧正舱里的乘客、名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父子因汉密尔顿先生突然被重金聘用,下船回费城去了,正舱里的绅士们便邀请富兰克林和他的朋友搬进了正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京时间2月4日(美国当地时间2月3日) 《终结者:救世军》的副导演兼制作人布鲁斯-富兰克林(Bruce Frankli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为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近日的秽语事件做出辩护。富兰克林觉得贝尔是一个专业并且苛求完美的演员,而他对摄影师赫伯特的攻击并无太多过错。
  • (大纪元记者王竹编译报导) 亚特兰大市市长富兰克林,刚结束华盛顿全国市长会议之行返抵亚特兰大并在上周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白宫认为,八千到九千亿美元刺激计划仅在亚特兰大地区可以创造三万至四万个就业机会。其他大亚特兰大区已经确定了数千万美元的项目,也将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 “富兰克林”这个姓氏,原是英国十四五世纪非贵族的小土地所有者或自由农阶层的名称。富兰克林家在用此为姓时,就已经生息在英格兰诺桑普敦郡的爱克顿教区了。
  • 时光荏苒,转眼间小富兰克林已在父亲的店中工作了两年,但他的职业问题一直烦扰着父亲。

  • 在此前后,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杂志——《旁观者》的第三卷,读了之后,认为其中的文章“写得极好”,便想当作样板来摹仿。他选出其中的几篇,将每句的大意摘要记录下来,搁置几天后,再用自己的话把文章复原出来,然后将它和《旁观者》中的原文作比较,以便发现自己的缺点,加以修正。
  • 按富兰克林的眼光,他杜撰的这位杜古德夫人具有讽喻意味地梦想进入哈佛学院学习。那所学院的门由富裕和贫困把守着。凡是未经富裕推荐的求学者,一概由贫困拒之门外。而在那所殿堂之内,学识高踞在宝座之上,从地面到宝座是难以攀爬的阶梯。
  • 富兰克林终于决心离开哥哥的印刷所。詹姆士为了阻止他这样做,走遍了城里的印刷所,对每一个老板打招呼,使他们全都拒绝雇用富兰克林。在波士顿呆不下去了。
  • 第二天,海风渐小,他们摆渡到了阿姆波伊。至此,富兰克林已和旅伴们在水上度过了30个小时,既无食物,也无饮水,全船人只有一瓶混浊的甜酒。
  • 当然,富兰克林的行李已经到了,他的仪表早已是今非昔比,无须担心在小姐面前不够体面。他这时还无从知晓,这位里德小姐就是他未来的终身伴侣。
  • 吉斯过目以后,又提出由富兰克林自己去英国选购,不仅可以检查各种设备的质量,而且可以借机认识一些书商,为日后出售书籍文具建立某种联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