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传染病介绍:新生儿破伤风

台湾行政院卫生署疾病管制局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认识疾病

(一)疾病确认

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通常是因为脐带处理不当(不清洁),导致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临床上的典型特征是婴儿出生几天(3~28天,通常6天)后,吸吮动作和哭泣情形由正常渐渐转变为吸奶困难和哭泣微弱,同时,婴儿呈现牙关紧闭、全身性痉挛、肌肉僵直、角弓反张,导致无法喂奶和进食。

(二)致病因子

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

(三)发生情形

流行地区接生1,000个婴儿中有20~70名得该病。我国近年病例极为罕见,1993年及1994年各发生1例,之后7年未有发生个案,直至2001年又发生1例,该个案母亲为外籍配偶,无预防接种史,在家生产,其婆婆自田中工作归来,以不洁之剪刀断脐,导致新生儿感染。

(四)传染窝

主要为动物的肠道以及经动物粪便所污染的泥土,人粪便污染的泥土很少成为传染窝。

(五)传染方式

由脐带伤口受破伤风杆菌之芽胞感染而引起。

(六)潜伏期

平均6天,范围为3~28天。

(七)可传染期

无,不会由人传染他人。

(八)感受性及抵抗力

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完成接种所产生之主动免疫力持续至少10年,具有主动免疫之母亲会使其婴儿获得被动免疫而免于罹患新生儿破伤风。

(九)病例定义

1. 出生后2天内仍有正常的哭泣及吸奶动作。

2. 出生后3~28天内出现哭泣微弱及吸奶困难现象。

3. 伴随出现牙关紧闭、肌肉僵直,全身性痉挛症状。

4. 不发烧且意识清晰(如有肺炎等并发症时,可能发烧)。

预防保健

1. 清洁的安全接生及产后护理。

2. 加强训练助产士及消毒接生器具。

3. 怀孕妇女依其以往疫苗接种情形之不同,建议对偏远之山地、离岛、医疗资源较少及可能无法在医院诊所生产之妇女以下列三种处理方式:

(1) 从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孕妇,于怀孕期间需至少接种2剂破伤风疫苗,2剂接种期间应该相距至少4周以上,同时第二剂也应该至少在距生产2周以前接种完毕。除此外也应该在下次怀孕时,再接种一剂破伤风疫苗。

(2) 以前曾有接种过疫苗但不完全者,应该在怀孕时接种2 剂破伤风疫苗,接种时间如上。

(3) 以前曾完成破伤风疫苗接种但已超过10年的孕妇,需要再追加一剂破伤风疫苗。

4. 公共卫生护士应对辖区内孕妇状况有所了解,对于社经状况较差,或语言不通之外籍配偶等高危险群,予以适当卫教与协助。

治疗照护

1.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肌肉注射3000~6000单位,并取少量局部注射于伤口周围。

2. 创伤部位扩张术清除异物,并予以消毒。

3. PenicillinG(100,000/kg,分4~6次给予)持续治疗10~14日。

4. 点滴、维持呼吸道畅通,暗室中照顾,必要时可以肌肉注射松弛剂保持患者之镇静状态。

5. 主动免疫措施应与治疗工作同时进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