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广告片曝光 李安:我听到了他的心跳

人气 16
标签:


伯格曼作品展

  东方网4月3日消息:对香港电影节的观众尤其是本土影迷来说,去年已经幸运地分别在复活节和夏日电影节期间重温瑞典电影大师英玛褒曼(英格玛.伯格曼的港式翻译)银幕经典的第一二部分,而今年的第3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更是打出第三张“褒曼”牌,其回顾单元将同年同月同日(2007年7月30日)去世的意大利电影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与伯格曼放在一起,放映十数部伯格曼的作品,包括他的广告和友人拍摄的记录片《褒曼的小岛》。而记录片导演、伯格曼的友人玛丽妮.露也随该片莅临香港,并作了一场免费的小型放映和参加了会后的问答。

  去年瑞典对外文化交流委员会发起并号召一众瑞典艺术家全力投入一项以伯格曼为核心的主题装置展:“天命暗流:英玛褒曼多媒体展览”(THE MAN WHO ASKED HARD QUESTIONS),主要以伯格曼后来隐居的法罗群岛之景象为背景,将大师的影片或是他的采访片段投射于若干屏幕上,辅以台词或是他对电影及人生感悟的文字和音效。今年3月31日起,直至电影节结束,该装置在尖沙咀的香港文化中心大堂与观众见面,而瑞典使领馆也不失时机地一并发派有关瑞典社会文化以及旅游观光的精美图册——去世的伯格曼俨然扮演了瑞典文化大使的角色。毫无疑问,对任何一个认真的影迷来说,这方遥远的北欧国家纯粹因为伯格曼而与众不同,尽管他人生的最后时期是在丹麦有争议的外属领地法罗群岛走完的。

  《褒曼的小岛》完成于2006年,拍摄时伯格曼也已经85岁,却思维清晰,对着他的挚友玛丽妮露,他不仅能够细数自己重要作品的每一个相关细节,更加有勇气将它们与自己的真实生活一一对照,不但道出《婚姻暗流》(又名一场婚姻 / Scenes from a Marriage)中丈夫回家后对妻子说要抛弃她的戏完全是自己当时有了新恋情后的翻版,更面对镜头如同听话的学童一般写下自己最恐惧的六种“魔鬼”,还认真读给记录片导演听。

  追问之下,伯格曼承认自己对人群的惧怕以及对家庭生活的恐慌(因此而未能尽到作自己9个孩子父亲的责任),承认自己在法罗群岛日与夜中他的孤独,以及无眠的夜里自己对逝去妻子的思念。大概由于导演玛丽妮露是伯格曼好友的关系,记录片本身也成为独一无二的诚意之作,让观众终能够看到一个不会刻意疏远的伯格曼,他在镜头前剖析他的影片和自己,借此还原那个叫做“伯格曼”的神话背后的凡人面孔和他的人文情怀。

  在映后问答的环节,玛丽妮露特意提到2006年伯格曼与李安在法罗群岛的那次仅为20多分钟的会面。据说伯格曼之前拒绝过如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SUKOROV)和伍迪.艾伦等的请求,但是在玛丽妮露的劝说下,伯格曼终于答应见李安。伯格曼问起李安如何与演员合作和沟通,两人聊开去,彼此对对方都颇有好感。令妮露印象深刻的是,会面结束后,李安坐在他的位置静静地想了几分钟,之后对周围人说,“我听到了他的心跳呢!”

  玛丽妮露是瑞典电视台的编导,她还不到17岁时第一次与伯格曼相遇,当时她为伯格曼执导的戏剧而感动得大哭不已。11年后,她第二次与伯格曼见面,是为某电视台和杂志社采访伯格曼。采访结束后,伯格曼亲自致电向她致谢……数年之后,玛丽妮露终于赢得了伯格曼的信任,他邀请她上岛来访问,同时被妮露的拍摄计划打动。自此的每个周六,妮露都会来到岛上与伯格曼相会同时进行她的拍片工作。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一年。

  “我忽然发现自己所有作品都是梦,当然我早知道有的是梦,有的一部分是梦。但所有都是梦,却是全新发现”——伯格曼

来源:新浪娱乐 选稿:实习生 马凤莲

相关新闻
史嘉蕾兴奋主演《侏罗纪4》 愿意被任何东西吃掉
20岁时演精灵王子 奥兰多布鲁盼回归《魔戒》
《明日边界》导演被华纳兄弟要求拍续集
“征服者康”梅杰斯获“毅力奖” 流泪说感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