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在荷兰的日子

人气 11
标签: ,

【大纪元5月11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5月4日是荷兰的二战死难者纪念日,也是影坛巨星奥黛丽‧赫本(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诞辰80周年纪念日。她曾同千千万万的荷兰人一起,经历了二战期间的艰难岁月。

1939年9月,英国正式向德国宣战。由于当时的荷兰还保持中立,为了安全,赫本的母亲,身为荷兰男爵的艾拉‧范海姆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领着10岁的赫本和两个同母异父的哥哥亚历山大(Alexander)和伊安(Ian)从英国回到了艾拉的故乡-荷兰东部城市阿纳姆(Arnhem)。

回到荷兰后的最初一段时间,赫本一家住在赫本的外祖父-范海姆斯特拉男爵(Aernoud van Heemstra)家里,小赫本去当地的学校上学。同年,赫本在阿纳姆音乐学校开始学习芭蕾。

1940年5月10日德国入侵荷兰。四天后德军轰炸鹿特丹,造成约800人死亡,7万8千人无家可归。身为贵族的范海姆斯特拉一家也难逃战争的厄运。由于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两位哥哥也被纳粹抓到德国的战争工厂里去做苦力。大哥亚历山大有幸逃跑,但失去联系,二哥伊安则被送往柏林的军火工厂被迫每天工作十四小时,直到战争结束。

赫本和母亲被迫过着贫困的生活。在战争的饥荒期间,赫本经常靠郁金香球茎以及由烘草做成的“绿色面包”来充饥,并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促成她日后瘦削的身材。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的练习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穷到要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也没关系。在此期间,赫本曾为荷兰地下游击队秘密工作(包括表演芭蕾舞募集捐款、传递情报等),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战争快接近尾声了。同年9月,盟军为夺取荷兰境内的莱茵河上的五座战略意义重大的桥梁,和德军在艾因霍温(Eindhoven)、奈梅亨(Nijmegen)和阿纳姆(Arnhem)三地进行浴血大战。此时的赫本成为一名志愿护士。战役期间很多盟军伤兵被送到了赫本所在的医院,其中一名受伤的英国伞兵在赫本和其他护士的帮助和照护下康复。这名伞兵就是后来的导演特伦斯‧杨(Terence Young),他在1967年执导了赫本主演的《盲女惊魂记》。赫本曾经凭借这个角色获得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奥斯卡影后提名。

赫本16岁生日那天荷兰终于解放!五月四日这一天从此成为了荷兰的二战死难者纪念日。多年后,解放那天的记忆在赫本的脑海中依然清晰。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章子怡冒雨助阵F1 汉密尔顿见巨星兴奋合影
吴志森:谁为成龙的话热烈鼓掌
成龙失言 电影票房失宠
刘洪波:不妨请成龙代言城管秘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