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英雄:老荣民尹殿甲捐款助贫25年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赵宏进台中县3日电)86岁老荣民尹殿甲解甲归田多年,关心弱势族群,25年来慷慨解囊,捐款累积新台币700多万元,济助弱势。如此无私奉献的爱心,连总统马英九都深受感动。

尹殿甲民国13年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自幼家贫,没有读过一天书。28年进新疆陆军军官学校担任传令兵,1年后调到新疆航空队,并获推荐到航空教育班学生队(原空军幼校前身)。37年调上海空军单位,12月转进台湾,奉调空军后勤修护单位,负责修理发动机,73年以士官长退役。

尽管已过从心所欲不逾矩之龄,他仍认为人生不应留白,既然衣食无缺,就应当知福、惜福、再造福,因此将过去存款作必要安排,除必要生活所需,其他陆续捐给慈善机构。

因为这样的人生观,他虽然居处狭窄,却仍认为钱只要够用就好,把一个月3万多元的月退俸,将其中一半捐给11个慈善团体,济助贫困民众。尽管力量有限,抱着抛砖引玉之心,期望启发别人爱心。


几十年来捐款数百万元济助弱势,尹殿甲独自居住在清水镇零售市场楼上5坪大的房间,生活规律,省吃俭用。中央社

这些获捐款的单位包括慈济功德会、嘉义行善团、台中荣总惠康医疗基金会、喜乐保育院、惠明盲校、创世基金会不等。25年来,善款长期累积下来,不自觉地业已超过700万元。

尹殿甲虽曾荣获民国90年全国好人好事代表、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91年模范荣民,他仍不居功,并认为所作所为都是分内之事,何足挂齿。

“人要想开,不要悲观,多努力把握当下,发挥身体的良能。”怀着感恩的心,他认为很多人想不开,钱抓得紧,有汽车、有洋房,还想要更多,如果无常先到,一切都是零。    

也许就是这样的有舍有得,他深信人在做,天在看,几十年来生活过得都很平静,“我很知足,平安就是最大的福报。”

马总统获悉他的义举善行,今年新年期间专程到清水探视慰勉。尹殿甲虽很惊讶马总统会亲自造访,但事后仍大方捐出马总统所致赠的10万元大红包。

“他虽然没有口口声声爱台湾,但是做的每件事都是爱台湾的!”马总统竖起大拇指一再称赞尹殿甲无私奉献,才是真的爱台湾。  

这些年来的经验,他觉得有些慈善团体将钱乱花,看了心痛,断然地不再捐给这类单位。他说,他的钱也是国家的钱,来之不易,他可以省吃俭用,别人也应该好好用于正途。

他独居于清水镇零售市场3楼约5坪大的房间,附近居民及市场摊商都知道他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看似清苦,实际上是贫中之富,尹殿甲每天都欢喜自在。

“今天的台湾英雄”专栏部落格网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记者冯昭台北21日电)中山大学电机研究所硕士罗宛珍没有当过1天科技新贵,因为吃了回味无穷的进口果酱,决心把手工果酱当成创业起点,最近科技新贵纷纷受景气影响休无薪假,她却忙得不亦乐乎!
  • 一场实验室的意外夺走研究生张雅惠的双眼和容貌,让她青春变色,心情长期跌落谷底之后,现在她不但圆了硕士梦,也能独立生活上班。她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强韧美丽的生命力。
  • (中央社记者林瑞益台北25日电)建筑公司生意失败,汤士堂曾过了一段颓废消沉的日子,在家人鼓励下,从零出发改做面包,如今拥有三家面包店,他感恩的说:“上天给我机会,我要把握住”。
  • (中央社记者杨思瑞台南县27日电)无患子是台湾低海拔地区常见的落叶乔木,冬天落叶前叶子会先变黄,因此又称“黄目子”。早期没有肥皂的农村时代,妇女会把无患子果实装在网袋内加水搓揉,使用它的天然皂素来洗衣服,甚至洗头、洗澡。因为要搓才会起泡,又常被称为“搓目子”。
  • (中央社记者陈清芳台北28日电)在公车和捷运上,常有一位女子穿着罩住头脸的弹性衣,自在迎视异样眼光时还微笑着说:“你好,我只是受伤”。她是吴宜蕙,以被火纹身的模样,在监狱、学校、社团热心演讲。
  • (中央社记者李健光台北29日电)“50分钟后来拿鞋子”,吕清柚拿起鞋子仔细评估后,精准说出取鞋时间。修鞋27年,他从鞋店店长、路边摊小老板,到拥有15家加盟修鞋连锁店,靠着细腻功夫成为“修鞋达人”。
  • (中央社记者温贵香台北30日电)靠着电玩起家赚大钱,之后为了孩子的未来金盆洗手,国小毕业的王三华凭着“只要肯做牛,不怕没田犁”的精神,打造现代的阿里山传奇,山中博士、生态达人的称号不胫而走,更荣获交通部97年优良观光产业从业人员的殊荣。
  • 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里,一幅生动的手绘戏院帆布看板,总能撩拨起人们走进戏院的欲望。随着科技进步,这门手艺逐渐失传,但是63岁的谢森山至今坚守岗位,仍用画笔留下明星影像,吸引观影人潮,也见证台湾近代影史与戏院兴衰。
  • (中央社记者曾依璇台北1日电)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里,一幅生动的手绘戏院帆布看板,总能撩拨起人们走进戏院的欲望。随着科技进步,这门手艺逐渐失传,但是63岁的谢森山至今坚守岗位,仍用画笔留下明星影像,吸引观影人潮,也见证台湾近代影史与戏院兴衰。
  • (中央社记者孙承武台北2日电)电影“班杰明的奇幻旅程”,描述一个男人出生时80岁,外貌却随时间愈来愈年轻。罹患罕见疾病尼曼匹克症的巫以欣、巫以诺姐弟,希望能像电影主角班杰明一样,相信只是自己生命的历程和别人颠倒而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