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两个大人物的小事情

严谨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一、老三替老大赔钱

清代,左宗棠率领大军,到新疆作战时,把军用后勤运输,当作头等大事。称脚伕为老大,是大哥;称老百姓为老二,是二哥;自称老三,把军队摆在第三位。依这种顺序和原制,来处理和解决问题。

在一次行军中,一位脚伕在路上走了多时,又饥又渴,就去路边的菜地里,拔了几个萝卜吃。不料,被老百姓发现了,扭住脚伕,相互争吵起来。

左宗棠听士兵禀报了这事,便立即骑着马,赶了过来处理。

老百姓拽住左宗棠的马,告了脚伕的状。左宗棠立即跳下马来,笑着对几位百姓说:“你们是二哥,我们应该尊敬你们;你们作为老二的,也应该尊敬老大,就别为了几个萝卜,抓住大哥不放手。我看这事不值得争吵,我老三、替老大赔钱给你们行了吧!” 说着,就掏钱交付给当地的百姓,化解了这场纠纷。

在场的人,大家都笑得很开心,觉得这真像是一家子人的事儿。

(事据《三湘人物逸事》)

二、高念东给仆人搓背

高念东是明代的一位大官,他虽然身居朝廷侍郎的高位,却从来不以官职欺压弱小。

有一次,一位达官贵人,派他的一个仆人前来相邀。这个仆人并不认识高念东。来到高念东住处附近时,高念东正与一群小孩子在河里洗澡。

这位仆人,也下河来洗澡,他见高念东在给一个小孩子搓背,有说有笑的。于是这个仆人,也叫高念东给他搓搓背,高念东就热情的给他搓背。

高念东一边给那个仆人搓背,一边问他从哪里来?仆人回答说:“我奉主人之命,来找高侍郎。你知道高侍郎家在哪里住吗?”一个小孩笑指高念东说:“这位就是高侍郎。”

仆人听了,大惊失色,赶忙在水中对高念东施礼,高念东也在水中,向对方答礼。小孩子们看了他们的形像,都哈哈大笑,一派纯真。

( 事据《秋灯录》)

--转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十多年后,范仲淹在朝廷作了谏官。那位术士的儿子,现在巳经长大了。范仲淹便把他接来,告诉他说:“你的父亲有神术,当时因为你年龄幼小,所以他让我收存遗物。今天你已经长大成人了,我现在就把这些,归还给你。”
  • 北宋元佑年间,曾鲁公(曾巩)到京城游历,住在市场的旁边。
  • 刘晏担任理财官长达20多年。其间,一向“以爱民为先”,勤慎廉政,除弊兴利,政绩卓著,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理财家。
  • 李膺素以清正廉洁、疾恶如仇而名扬四方。在汉桓帝刘志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当他即将担任河南尹的消息传出后,当地正直之士和百姓,无不欢欣鼓舞,而一些不法官吏,自感不妙,战战兢兢,纷纷自动解职而去。
  • 陆挚(756-805年),字敬舆,唐代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18岁进士及第,登博学宏词科,历任县尉、八御史、翰林学士、谏议大夫、兵部侍郎、宰相和忠州别驾等职。
  • 清代的汤斌,字孔伯,河南睢阳人,是著名的廉吏,死后谥号文正。汤斌担任江苏巡抚时,每天只吃蔬菜。
  • 清代,有一个人名叫朱高安,小时候读书非常刻苦用功。有一次,老师召集全体学生会餐,朱高安也不去参加,自己坐在屋子里安心读书。
  • 清代南丰人刘衡,任四川巡抚时,在大堂之侧,悬挂大锣一面,号为“达情锣”。百姓有冤情,不管什么时候都可击锣鸣冤。
  • 《明史稿》实际上出自清代人万斯同之手,这件事一般的读书人都知道。万斯同是黄宗羲的弟子,他以布衣参加到史馆修《明史稿》,“主编纂事”,整天与朝贵打交道,但从不自卑。
  • 姚崇(650-721年),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孟津)人。他曾在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唐睿宗景云元年(710 年)和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元年(713年)三次担任宰相,对挽救危局,整顿吏治,振兴经济,开创开元之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