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扫走金门忧郁 排雷大队化恶土为绿地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曾依璇台北5日电)“金门的美,怎么看都带着点无言的忧伤”,作家龙应台这样描述金门。那份忧伤,来自金门战地数万枚地雷的威胁,但有一群人,冒着自身安危风险,要将满载恶意之土化为绿林地。

地雷是一种廉价武器,目的不是致死,而是伤人,意在迟缓敌人行动。地雷铺设容易,拆除困难,中华民国陆军金门防卫指挥部排雷大队大队长古鉴今上校打比方,若一枚地雷价值新台币1元,埋入土中后,须花1000 元经费才能拆除。

排雷任务需要高度专注力及体力。古鉴今说,排雷大队以人工排雷为主,没有借助于动、植物,通常执行任务前一天晚上,会召开风险管理会议,检视人员身心状况。

清除地雷时,须先清除地面植物,用金属探测器探测,发现地雷后,用工具挖掘。若挖到地雷,不能触碰或贸然把它挖出来,而应从侧边慢慢挖掘,直到地雷露出,经定位、标示后,直接于原地销毁。

这一系列动作,说来简单,做起来,需要许多时间,以及更多勇气和谨慎。古鉴今表示,一名排雷手一天可完成约16到17平方公尺面积的扫雷工作,稍微换算,还不到5坪。

古鉴今说,刚开始,一踏进雷区,恐惧感就来,尤其挖到地雷的瞬间更是如此,有的新手在雷区一天前进还不到一公尺。

但是,执行排雷这种高危险工作,宁可慢,谨慎绝对必要;古鉴今就说,“忘记工作危险的时候,工作就变得危险”。

金门大多数地雷,是在民国38年国共仍在鏖战时埋下,当初共埋了7万多枚。虽原有记录地雷埋下位置及数量,但资料或日久遗失,或不精确,还是需要人力一枚一枚探测。

根据排雷大队所提供的资料,金门雷区总面积约345万平方公尺,而于2007年4月成立的排雷大队执行任务2年多来,已清除约117万平方公尺的雷区,排除2万8000多枚地雷,有些土地已进行植林。国防部预计,排雷任务可望于民国102年完成。

执行任务时,扫雷人员身上要背负重达10公斤的装备,以跪坐姿势工作,夏天时忍耐日照直射的高温,冬天则没有遮蔽物避寒。

肉体的辛苦可以忍耐,心理因素则需要意志力克服,扫雷人员冒着地雷可能爆炸的风险执行任务,心理上也承受很大压力,因为即使地雷埋入土中已过了一甲子,古鉴今说,只要不破损,地雷作用都还在。

古鉴今说,虽然家人会担心,但排雷工作对他来说很有意义,雷区的存在对地方经济有很大影响,他乐于接受挑战,促进地方发展。

过去的军人埋下地雷制敌,现在的军人挖除地雷,避免可能的伤害让无言的忧伤蔓延。以古鉴今,可窥未来,战争永远不会是解决冲突的最好方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