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互动】823金门炮战史话(1)

人气 40

【大纪元8月27日讯】(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热点互动》热线直播节目。1958年,也就是民国47年的8月23日,中共在厦门一线聚集了四百多门火炮,朝向面积仅有150平方公里的金门岛连续发射火炮,在44天的连续射击里面,总共发射了47万枚的弹药。“8.23”台海战役在历史上也称为“台海第二次危机”。

FLV下载收看

在这个战役当中,国军死守金门,粉碎了中共以武力犯台,以武力解放台湾的梦想,同时台湾政府也从之前的反攻大陆,变成了在台湾岛建设复兴基地的政策的转变,同时这个战役也对日后台湾、美国、中国大陆这三方的国际关系起了很重要的影响。

我们想利用今天1个小时的节目,和观众谈一下823金门炮战这一段史话,以及分析相关的一些情况。首先在节目开始之前,我想利用这个机会代表我个人和我们这一代台湾的年轻人,向当时所有参与这场炮战的国军袍泽们,以及当时的台湾人民致敬:没有你们的生命以及血汗,我们台湾没有今天的自由发展的可能,谢谢各位。首先介绍现场两位资深评论员,第一位是陈志飞陈教授,陈教授您好!

陈志飞: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第二位是横河先生,横河您好!

横河:你好!

主持人:我相信很多的观众朋友可能都对823炮战非常了解,非常熟悉,但是可能还有很多年轻一辈的人,或者在不同地区的人,对于这个炮战也想了解,我们首先来看一段非常珍贵的历史影片。

(影片播放)
8月23日下午5点30分,福建前线炮兵向金门太武山国民党军阵地发射了第一批炮弹。“那时候炮弹像放炮一样,那边打、这边打,整个每一个村庄,一看都是冒烟了。”

1958年8月23日,下午5点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459门各式的火炮,分别从厦门、角屿、草屿、大小嶝,同时向大小金门、大二担等岛展开密集炮轰。“那炮声‘砰砰砰’一直不停的,我们两姊妹,我跟我大姐两个就躲在那边,一边躲一边哭:爸妈,哇!不得了啦!”

事实上这场炮战早有迹象,就在8月23日前两天,前往金门视察的蒋介石接到情报显示共军即将有所行动,于是赶紧离开了金门,留下了国防部长俞大维坐镇指挥。观测所那时候有报告,说他们的情况紧急,他们105的炮、迫击炮什么的,通通移到沙滩上。

823当天正巧是周末,金防部的总司令胡琏正准备在太武山翠湖的水上餐厅设宴接待国防部长俞大维,没想到竟然成为中共第一波炮轰的攻击目标。胡琏这个位置,中共那边一点都没办法,究竟位置在哪里。后来他们有人讲,是最近俘虏了有几个做特务的,被大陆抓到了,把他从牢里放出来了。所以这个人就讲了,因为他到过防卫部,他就讲了位置,门口怎么样…

不过金防部的副司令官章杰、赵家骧当场被炸死,至于吉星文将军则是身受重伤,尽管随即搭机后送台湾急救,仍旧不幸身亡。“吉星文将军曾经是抗日名将,为了金门、为了国家,他们献出了生命,用生命击碎了共匪的美梦。”

当年逃过死劫的司令官胡琏,在1973年回到此处,还是相当感念国防部长俞大维当年邀他户外研商,结果救了他一命。“他们吃完饭就坐在餐厅门口那个台阶上,他们在谈一些军事的时候,才离开那个位置不到2分钟,就是2个炮弹,刚刚好不偏不倚的就炸在他们位置上。”

三位副司令官在翠湖为国捐驱,后来有人觉得“翠湖”这个名字不吉利,因为“翠湖”念起来很像粉身碎骨,于是就把名字改成“明德公园”。823炮战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之内,落弹达到四万余发,许多弹药库和炮阵地遭到炮击起火爆炸,岛上烟硝弥漫,国军的通讯系统几乎完全中断,只有少数的炮火回击共军。
(播放结束)

主持人:今天影片因为剪辑有些情况,所以比较长。我们回到棚内讨论一下这个情况,两位是否就当时情况,请陈教授先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陈志飞:我觉得不但那天的情况非常惨烈,这炮连续打了40几天,而且如您说的奠定了台海两岸关系的基础。

主持人:它从8月23日那天开始,连续打了44天。

陈志飞:连续打了47万炮弹,在这个小小的1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人估算,基本是每1平方米会落弹4发,这是相当可怕的。

主持人:因为金门只有150平方公里,非常小。

陈志飞:这个战役随着岁月的流失,它的轮廓看得更加清楚,当时你可以把它说成中共有各种各样的反应,有人甚至说是为了支援第三世界国家反抗英美,因为当时出现英美海军陆战队,由美国海军陆战队强占了黎巴嫩,因为当时巴格达发生了一些事变。这些事情我觉得都是附会上去的。

我觉得金门海战根本就是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它是中共最后一次企图大规模攻占金门,虽然它没有完全做出当场登陆的计划,但是它是有这个企图的。为什么说它没有当场做登陆呢?是因为从1949年第一次金门古宁头战役之后它知道,用船只运兵过去,军力可能还暂时达不到,所以它要用炮火来试验金门防务,同时也用炮火看一看美国对台湾的防护责任到底到什么程度。

另外它也要试探一下它自己的老大哥,当时处于颠峰的中苏关系,到底对美国的制约因素到达什么程度。从何可知呢?它这炮弹并不是毛泽东脑袋一拍就打起来了,它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因为它用秘密方式运进了四百多门火炮,还要在福建修建了6个机场,在浙江改建笕桥机场,所以我觉得它这个势态对台湾来说是虎视眈眈。

主持人:我们开始先把这个概括的描述出来,回头我们再继续做仔细的探讨。横河先生,823炮战以后美国对这件事情的反应,他是如何来防卫台湾,也是大陆想要知道的。在823炮战以后美国的态度是如何?

横河:我想在823炮战的时候美国的态度很重要,美国当时并不想直接介入台海两岸的争端,但是它和台湾又有防御条约,在这情况下是不是要把金门划入台湾防御条约里面?这原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美国本身是不把金门作为防御对象,只有台湾和澎湖列岛,金门和大担、二担是不作为防护对象的。但是后来有这么一种说法,就是为什么中国后来停止炮击了?很重要的因素是得到情报,说美国已经把金门划到整个防御体系去了。

陈志飞:4月23日美国的杜勒斯访问台湾,他当时跟台湾发表了《中美联合宣言》,“中”是代表台湾的中华民国,当时美国已经公然对外宣布他的防御范围延伸到金门和马祖。

横河:这以后实际上美国基本定下的原则,我觉得是把大陆和台湾,国共两面,尽量不要让他们发生冲突,但是他以更强势的来保卫台湾,在这个情况下,台湾后来发生重大的转变。我们小时候就知道蒋介石要反攻大陆,但是在炮战以后,大概台湾也明白如果反攻大陆的话,第一个他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第二个如果采取反攻大陆,美国不会再这么全力的支持他,所以他就退而求一个比较实际的做法。所以严格的说,我觉得是823炮战奠定了两岸一直延续到今天的这种势态。

主持人:对,同时我们晓得经由823炮战把台湾的军事武力也提升上来,因为台湾经过823炮战以后美国支援的“胜利女神-力士型”飞弹,这个飞弹在台湾上空防卫了40年之久,台湾也从这时候开始变成了有飞弹部队。那么对于这个政治上像刚刚横河先生讲的,就是他有这个转折。美国看起来是对台湾进行防卫,但是实际上也是希望蒋中正(当时的蒋总统)从金门、马祖撤兵,有所谓的“跨峡而治”,这是美国人基本上的一个规划。

陈志飞:我觉得当时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当时的总统艾森豪,他本人就是军人出身,他是二战期间在欧洲的盟军最高司令,所以说他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战略家,他看不懂蒋介石的意图,他可能也摸不清毛泽东的头脑。因为他觉得从基本上来说,这两个孤岛,马祖和金门离中国海岸太近,金门离厦门可能不到10公里,马祖离福州也就是30公里,从军事上这两个地方毫无守卫的必要,因为离你自己的大本营太远了。所以说他搞不清楚。

实际上金门和马祖对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两个人来说,在政治上有巨大意义,就是说从历史上来讲,中国人都知道有郑成功的渡海攻台,他们都是从金门这地方发起进攻的,所以说谁占金门谁就占先机。这一点我觉得从艾森豪的眼光来说,他是看不到的。

主持人:那么另外一个,当然在我们从台湾长大的人来讲,就像我刚刚一开始说的,我们对于这个战争当然我们是怀着感恩的心,因为如果不是这场战役的话,台湾可能就被赤化了,像我们这一代可能就完全生活在另外一个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所以对我们来讲是有很多不同的心情。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谈一下,因为这是第二次的台海危机,那么我们先延伸一下这“第一次台海危机”是怎么回事?

陈志飞:第一次台海危机是49年10月份,那时完全是中国第二次的国内战争吧,就是所谓“内战”的一个延续,其实这第一次台海危机发生在49年10月份的话,两方的主官跟58年那个炮战的主官是一样的,三野的主官叫叶飞,他率领的10兵团追踪蒋家的残部,所以占据了厦门。

主持人:就是“共军弟兄们”。

陈志飞:那占据了厦门以后,他们10兵团就是三野的部队非常的轻敌,他觉得可以轻易的打下金门,所以他就给他的部下说你就扫个尾就好,当时金门守军只有五万余人,而且22兵团是他的一个团部,不是国民党的正规部队,叫李良荣,他这个军队被称为“斗笠军”,因为他们穿的民服跟老百姓差不多,着民装。汤恩伯见到这个部队在厦门下港以后,感到非常的诧异,说:这样的部队能有战斗力?

主持人:“斗笠军”对不对?

陈志飞:对,斗笠军戴着斗笠就来防备,可是从第一次古宁头战胜,那是整个内战期间中共输得最惨的一次,虽然它是结尾,就像你讲足球比赛一样,这个中共 怎么打怎么赢,可能这个足球比赛已经20比0,但在最后终场前五秒钟国民党进了一个球,这个就变成20比1。为什么呢?他这3个攻击团趁着风高月黑抢滩攻占古宁头,可是九千余人无一生还,三千多人被俘虏,基本上是全军覆没,对于解放军的建军史上可以说是奇耻大辱。

当时指挥官虽然是李良荣,但是胡琏这个司令长官是功不可没,因为他12兵团在海上像一个游动的堡垒,让中共搞不清楚他真正的意图,所以那一战完全体现出了胡琏的指挥艺术,因为中共估计12兵团从广东的潮汕地区已经撤往台湾本土,但是没想到最最关键的时候,这个12兵团蜂涌而上古宁头海滩对解放军致命的一击,而且天公也同时作美,因为解放军登陆的那个海滩,前一天刚好国军进行针对性演习。

当时有两辆主战型M45坦克杀伤力非常强,有一辆是停在海滩上启动不了,可是第二天当解放军登陆的时候突然能发动起来,也是给解放军很大的杀伤力。所以第一次古宁头战役,实际上对第二次的台海海战、金门炮战,其实各方面都有很多的教训。从中共方面来讲,它知道用船渡海远攻金门的方式,就它的军力来说还是远远达不到的。

对台湾来说,他知道中共对金门一直是觊觎很久,所以自第一次古宁头战役之后胡琏就没有走,他12兵团驻守金门成为当地的驻守部队,就是金门防卫司令部,他自任司令,他把全岛变成当时世界上可能是最完整稳固的一个堡垒。这就是为什么在第二次炮战期间,虽然经受了47万发炮弹的蹂躏,金门岛仍然屹立到今天,成为台湾对外防卫的第一道屏障。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我们今天谈的是“823金门炮战史话”,非常欢迎您打电话进来和我们一起讨论,或是发表您的意见,或是您曾经经历过炮战那个时代的。我们的热线电话是6465192879,中国大陆的免费电话是4007087995拨通了以后再拨8991160297,您也可以使用SKYPE:RDHD2008,和我们一起做互动。

我想请问一下横河先生,在金门823炮战,中共采用火炮猛击的方法,它原来的打算是不是也是在几天之内要把金门整个拿下来,进而取下台湾?

横河:现在这个已经很难说了,因为这个事情并没有按照原来计划的事态去发展,但是现在一般分析认为,在前半段的时候它是有这个计划的,只是后来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后来当然找了很多理由,甚至于有人说是为了防止台独,所以故意将金门留给蒋介石,来粉碎美国的阴谋。但这些都是打不下来后来找的理由。有几个证明可以说它当时很可能打算是这么做的,一个是在金门开炮以后,福建前线的解放军广播电台就播:“解放金门的战役打响”,所以它讲的是解放金门的战役。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7月份的时候赫鲁晓夫访华,之后很可能他们达成一个协议,就是中共去把金门拿下来,然后苏联把西柏林拿下来,所以10月份就发生“柏林危机”。现在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柏林危机和金门炮战是有一定关系的;也有人说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从这个时间来看,因为他7月份访问,那时候我在国内,小时候就听到说“东风压倒西风”,那个时候实际上是企图以东风压倒西风的。东部战线和西部战线两场战役,西部马上到10月份就封锁西柏林,所以美国用空运的方式来挽救了西柏林。其实在东部的金门这一战,可能在一开始的时候它没有做好登陆的准备,但是它至少想到如果把金门炸平了以后它可以登陆。

陈志飞:我觉得这个金门炮战,实际上是中共在“抗美援朝”的朝鲜战争之后,中共的胆气和心气都大起来了,它觉得古宁头那时候还是所谓国内“内战”的结尾,那时候军力还不够强。到了金门炮战的时候,它自己已经生产尖武了,那时候“米格-17”实际上比朝鲜主战时候的战机“米格-15”性能还要优良,而国军主战战机是“F-86”,那是朝鲜战场一路上的东西。

所以它的各种性能已经能够自己生产,这正是朝鲜战争给它带来的好处。而我刚才也讲到,各地扩建机场大量运兵,当时用的参谋长就是粟裕,他是当时三野的主战军官,就是在“内战”期间;而国民党的主战军官就是胡琏。他们完全就是淮海战役危急的时候,两边的主官继续在打他们同样的一场战争,所以它基本是淮海战役的一个继续。

主持人:而且双方的主官对彼此的习性、各方面军力,可能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陈志飞:对,对胡琏来说,中国军人,当然中共也不敢轻视,因为毛泽东都亲自对他有评论,说他是“狡如狐,猛如虎”,所以他当初在国内内战期间,他把所谓中共“军神”刘伯承率领的所谓“刘邓大军”,在大别山里追得到处像兔子一样乱窜。所以毛泽东就亲自批示说,对18军也就是抗战之后11师改编的18军,胡琏的军队,要尽量的曲意避之,不要跟他直接打。为什么陈诚的体系叫“土木系”?因为你把“土”和“木”拆开来看就是“11”师和“18”军,他的主官一直是胡琏。

主持人:是的,胡琏是我们“老陕”,陕西华县的将军。

(待续)

(据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录音整理)


http://www.youmaker.com/

视频:【热点互动】823金门炮战史话(上)


http://www.youmaker.com/

视频:【热点互动】823金门炮战史话(下)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823老兵重回金门  吁政府照顾晚年
823炮战51周年 金门祭悼阵亡将士
【秦鹏直播】大S和汪小菲离婚 网友为何吵翻?
【热点互动】疑云罩三峡 大坝安全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